第233章 虚空兽腹内的黑暗指挥部,激战(3 / 9)

高、妄自轻薄、丧失士人气节的所谓文人们汗颜不已!

同样,苏轼对王安石的不满也仅限于政治观念。苏东坡不但在王安石落难之后写诗给他,言道“从公已觉十年迟”,而且在代宋哲宗所拟的敕书中,高度评价自己的这位政敌,说正因为天意要托付“非常之大事”,才产生“希世之异人”,并称赞王安石“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王安石罢相之后,一次苏东坡乘船经过江宁,王安石特地骑着驴子,穿着粗布服,从半山园出发,到江边去迎接。苏东坡不冠而敬揖,曰:“轼今日以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笑道:“礼岂为我辈设哉!”既而两人说佛吟诗,王安石遂邀苏东坡同游钟山,入住半山园,并各自赋诗纪游。

我一直以为,支撑中华民族文化血脉源远流长、残而不断的最重要因素,莫过于一种“士”的精神。数千年来,无数个王安石、苏东坡们,用他们的人格风范,用他们的精神诉求,用他们的睿智力量,建构了仅属于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承,一种文化特质,渗透入华夏历史的时时刻刻,渗透入炎黄子孙的骨髓深处。即便今天,能够支撑着中华文明这艘航船,不偏离其大体正确航向的,依然是他们遗留下的文化基因。这种基因,生生不息,连绵不绝,根植于这半山园四围的草草木木,根植于前来祭悼这半山园的士子心中!

3、历史旮旯里的半山园

在半山园逡巡良久,心中不免生发一些复杂的情绪。举目四顾,视觉上最逼仄我们的,就是半山园身后,不到数十米之处,那高大巍峨而又残破不堪的明城墙。数百年来,这代表着皇权的古老城墙就是以一种近乎蛮横的方式压迫与俯视着半山园。

不免要回顾一段历史。王安石病逝前,怀着不留片瓦于后人的决绝,他上书朝廷,将半山园以及周围的地产,一并捐给了国家。顾念旧情的宋神宗赐名半山园“报宁禅寺”。此后,半山园便以寺庙的形式悄然存在着,与世无争,以佛济世。然而,不幸的是,近三百年后,一个本是和尚出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建他那预备守护明王朝千秋万代的皇城时,他大笔挥处,逶迤的城墙就从半山园的背后包抄过来,把半山园圈入脚下,置于最偏僻的一个角落。代表皇权、守护专制体制的古老城墙,毫不客气地把半山园驱逐到历

史的角落。这还不算完,可能根本无从知道王安石和半山园价值所在的土包子朱元璋还做出了一个足以让他遗恨千古的决定:他把半山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