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朱元璋不相信何夕能行。要知道而今的海上,可不是太平的。
倭寇虽然没有嘉靖年间严重,但是一点也不少。否则,后来朱元璋也不会下禁海令了。
不,如果说禁海令的话,而今就有了。不过与很多人想得不一样,这一点后面再说。
所以,朱元璋需要找一个能托付海上军事任务。又能与何夕配合默契的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是汤和。
朱元璋选汤和。
不仅仅是因为汤和的能力威望。作为开国六公之一,汤和的能力与威望,足以让他可以空降到大明任何一次当主将,甚至代替徐达。更重要的是,浙东,福建等地,都是汤和一一平定的。当年,汤和作为主将,与诸将合力平定张士诚之后,大军东进,从浙江一路到广东。如果广东方面不是投降得快。估计也要被汤和打下来了。
而且,按照朝廷的一般规定。当地的卫所,一部分是军中将士留下来,另外相当一部分,是打败的降军。当地民壮为主,组建成的。而卫所内部的体系相对稳定。
也就是说,沿海很多卫所,都是汤和当初的旧部。
这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大明三百多卫所,组建的时候绝大多数是这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开国勋贵让朱元璋如此忌惮的原因。毕竟能称为开国勋贵的,谁没有打下一些地方,建立一些卫所。而这些卫所军,是大明的军队,更是某些人的旧部。
大明三百多个卫所,其中六公多少,二十四侯多少。陛下多少,太子多少,就不好说了。
这样的事情,在哪一个国家新成立的时候,都是一样的。
就是现在,历数开国以来的很多事情,如果按照红某军的人来分,是一个样子,按当年三大主力师来看,甚至四野分开来看,或许很多事情,都有别样的感觉。
山头主义,本本主义。后世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这个时代了。
朱元璋选汤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汤和是最会做人的。汤和年纪比朱元璋大。当初从军的时候,乃是朱元璋的上官。但是他看出朱元璋有才华,压制不住,反而成了朱元璋的手下。任劳任怨。从来没有怨言。
这些年,汤和一直想致仕。
其中是看到了,朱元璋对勋贵的日益不满。所以想退下来享福,同样给子孙让路。
只是汤和越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