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大战将起,日本各大名的心情都甚为复杂。回望日本四十年,都说不好自己是希望内乱再生多一些,还是希望太阁的总无事令依旧生效多一些。
四十年前,“东海第一弓取”今川义元于上洛途中死于桶狭间,导致织田信长一战成名继而做大。二十二年后,已经数次打破包围网的信长在几乎完成“天下布武”大志之时候突然死于本能寺之变,“天下人”旋起旋灭。
本能寺之变发生后,羽柴秀吉立刻在黑田官兵卫的策划下玩了一手精妙的“中国大回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杀织田家叛臣明智光秀,并抢先风光大葬已故主君织田信长,然后主持召开清州会议,拉开了织田集团内部权力斗争的序幕。
通过击败织田家最大的竞争对手柴田胜家,以及小牧长久手之战逼平德川家康,羽柴秀吉终于成为“织-德同盟”的首领,初具“天下人”之势。紧接着便是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关东征伐,到小田原征伐战结束时,终于天下皆服。
羽柴秀吉,或者说丰臣秀吉,终于继承织田信长遗志,统一了整个日本——虽然仍有野心家只是小心翼翼蛰伏,但至少在名义上,日本各大名都递交了誓书效忠丰臣秀吉。
然而,秀吉的出身限制了他无法成为征夷大将军,只好变通出一个“公武一体”的丰臣公仪。这一体制在秀吉本人在世时的确无人胆敢质疑,甚至在他培养丰臣秀次成为关白时,所有人也都不认为有何隐患。
然而,秀吉亲儿子的出生终于坏了大事。秀吉在征朝期间逼杀了众大名早已认可的继承人秀次,却寄望于襁褓中的亲儿子长大。
倘若他还能再活二十年,这也未必会出大乱子。可惜天不遂人愿,征朝之战的接连失败让丰臣秀吉大受打击,终于在秀赖年仅六岁之时病死伏见城。
主少国疑,虽然丰臣政权有秀吉死前定下的“五大老及五奉行”辅政制度,但由于武断派和奉行派之间失去了秀吉这个最终裁判者,双方的矛盾根本不可调和。
因此,武断派在“七将”的合计下选择了德川家康这位名义上的“首辅”作为自己一派人的招牌;奉行派则在石田三成明里暗里的推动与控制下打起效忠少主的旗号,名义上团结在大坂的淀殿周围。
于是,在丰臣秀吉“惣无事令”颁发后的十三个年头时,天下再次进入动荡期。随着上杉景胜再三拒绝回京,德川家康以丰臣政权的名义发动征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然而,天下各大名此时真的已经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