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京师风貌(加更,2/2)(2 / 4)

宽敞、清幽。

孟凡歇了一晚,第二天清早沐浴更衣,换上宽大道袍,随全真派的道友一起,照例给三清道祖、吕祖磕头上香,表达崇敬之情。

左右无事,午间又跟师父说了一声,便径自出观游览京城风貌。

两度穿越,再加上未曾入道的前半生,他还没来过这里,心中自然好奇种种风貌。

“麻花,什锦馅儿大麻花,好吃不黏牙。”

“包子,狗不理包子!”

挑着担子的货郎们沿街叫卖,褪色短褂、破洞布鞋。

日子不好过啊……

过几年,更加不好过。

孟凡心里叹了一声,尽可能的帮了一把,照顾货郎们生意,反正他修行锻体术,放开了吃,胃口大得惊人。

很快,宣武门这边就传出孟道爷仗义疏财的故事,过个十几二十年,也许有文人在写回忆录时,会提到这么一桩奇闻轶事。

“道爷,那是南半截胡同,又叫绍兴会馆。”

卖大麻花的货郎自告奋勇,替孟凡充当向导,介绍京城风貌。

>

不得不说,市井之辈确实消息灵通,很快就说清了此地来历。

会馆,早在明朝就有了,是给全国各地进京赶考的举子提供食宿而兴建。

国人嘛,乡土观念重、重感情,各地官员无不希望家乡子弟能够科考及第,入朝为官。

故而,在京为官者,莫不选址购地,为家乡后辈修建会馆,让他们能够安心备考,光耀门楣。

“唉,当年鞑子入京,搞什么旗民分制,把最好的地段留给自己人,将世世代代居住城区的老百姓,及各地会馆一律迁往外城。”

提到此事,货郎咬牙切齿,显然祖祖辈辈吃了不少苦。

“因果循环,且看着吧。”孟凡摇摇头。

“道爷说的是,当年的长毛虽无恶不作,但杀鞑子,光凭这一点,就叫人感觉解气。”

接下来,两人并未再谈这些被扫进垃圾堆里的东西,继续聊着京城风貌。

“这绍兴会馆啊,本叫山会邑馆,原是山阴、会稽两县人共有的会馆。宣统年间,两县合并称作绍兴,乃更名绍兴会馆。”

隐约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