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纸去时不哭,回来哭。
传说,唐朝初期,药王孙思邈以四海为家,为穷人治病,他会使人起死回生。
为了不让百姓往返找他,他对病人说:“你们不要到处找我,只需将病人的名字、地址写在纸上,压在十字路口,我路过见到,就到家去医治。”
众人都照药王的话办,果然很多病人得到了医治。
人们一般去压纸时悲痛欲绝,回来时还觉得有望;揭纸去时充满希望,回来幻想破灭。
由于体现了生死无常,慢慢就演变成了乡下丧葬的习俗。
这趟走完之后。
陈凌和陈泽两兄弟解下白色的孝帽,各自返回家中。
明日天亮,各家婆娘也会上门吊丧,也会分给不同样式的东西。
农村办丧事行孝也是有讲究的。
如孝帽的样式,孝巾、孝带的长短,依据子女、堂兄弟、姐妹,出嫁的姑娘、媳妇等辈份也是各有区别的。
有的东家往往考虑不周,为了一点孝礼,当场吵闹的事也是常有发生的。
乡里有句话:叫“孝薄人”。新笔趣阁
容易闹笑话。
次日。
陈凌等王素素跟老陈家的姑娘媳妇吊完丧回家,就把碗筷桌凳打上记号,帮忙给抬了过去。
之后,就蹬上自行车出了村。
这次四奶奶的辈分大,是本家的陈三桂来管事,王来顺和陈国平也去帮忙记礼单。
而陈凌本来是让他当厨子的。
他不乐意干。
这红白事厨子村里专门有人做,能得不少好处,他没事抢人家的活干嘛?
这活又累,平白无故的还得罪人。
最后陈三桂只好让他去给各个地方亲戚上门报丧。
这倒是不错,不用在跟前捆着了。
迎着秋风,陈凌蹬着自行车一路翻山梁,过水桥,率先抵达了金门村。
金门村依山而建,不过两三百户人家。
陈凌从桥上骑车入村,没几步远,便遇到了二妮儿小夫妻俩。
两人正在院外挖红薯井呢,看到陈凌便停下手头的活,露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