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下乡后的艰辛(3 / 6)

,更多地是具有平均主义的特征。

生产队里的五保户、困难户、军烈属、病残户,没有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都是这一分配制度的受益者。

对于生产队的村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粮食,那些没有劳动能力或者劳动能力较差的村民,就算不挣工分或者挣的工分少,也能按照人头分配到一部分粮食。

也就避免了这一部分人因为没有劳动能力,而忍受饥饿的折磨。

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主要是老人和孩子,像边文栋这种劳动能力较差的知青也成了政策的受益者。

很多村子不愿意接收知青,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知青的到来抢占了村民的粮食,自然不受欢迎。

越是穷困的山村,对于知青的抵触就越大。

本来生活就已经很困难了,知青还要来抢食吃,村民们自然有意见。

岳家的人大多对于这一分配政策不清楚,边文栋详细的讲了讲。

“那按照这个政策分配粮食的话,你每年能分到多少粮食?”岳文轩关心的问道。

“我现在才去了几个月,具体的数量还说不好。

据我了解,村里的壮劳力,一年到头也就能分到二百斤左右的毛粮。”

说出这个数字来,边文栋的语气非常沉重。

….“这也太少了!这怎么能吃得饱?”岳文轩早就已经猜到边文栋的生活一定很艰难,但听到这个数字,还是挺吃惊。

农村有一句话叫做“够不够三百六”,意思就是如果一年到头分配给每人的毛粮能达到三百六十斤,那就基本上够吃了,如果达不到,那就得饿肚子。

>

边文栋插队的这个小山村,就算壮劳力分得的粮食多一些,也才只有两百斤毛粮,距离能够填饱肚子实在是差的太远。

分配这么一点粮食,也就只能吃个半饱,村子里的所有人都要长时间处于极度的饥饿状态。

王丽英本身就是农村出来的,对农村的生活有多么艰苦深有体会,想到边文栋要吃这么多苦,再想到远在兵团的两个女儿,心里的触动更大,更加觉得边文栋这个孩子吃了大苦。

她忍不住问道:“那边的条件这么艰苦,这几个月你是怎么过来的?”

“就是慢慢熬呗。一开始肯定不适应,每天都要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