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个性决定一个人的成长,当然一个人要是没有属于他自己的个性,这个人必是一位失败者。
当有了他的保证,骆涛心里也就不在有什么顾虑。
他不相信凭着国内这两位大导演的能力,会拍不好一部美食纪录片?
至于老谋子,他的情况特殊一点,完全属于助攻,不能算做是这部纪录片的主力。
原因是骆涛知道他现在是国内电影圈的当红炸子鸡,让他一年之内不去拍别的电影,和吴天明一样留下来专心拍摄这部纪录片,这不太现实。
就算他不愿敷了骆涛的面子,愿意留下来,但其他人也不会愿意,现在外面很多人想着靠老谋子现有的名气去赚钱呢。
怎么可能让他留在骆涛这儿拍摄纪录片?
定下了三军之帅,其他事都可以忽略不计,接着三人又商量了一下拍摄的具体事情。
谈到拍摄手法,骆涛是一点都不懂,就听过名字,不知道具体意思。
什么观察式、参与式、宣教式……
还有诗意型纪录片、阐释型纪录片、观察型纪录片……
骆涛听的一知半解,他们还没有说完,骆涛就很不避讳的打断了他们。
“拍摄你们是专家,我就是个门外汉,说了我也不是很懂,……我希望能故事化,不光讲一个菜怎么做,重要的是讲每一道菜背后的故事。
……比如清汤燕窝,我们要是拍摄这道菜,那我们就不能光拍摄厨师做这道菜的过程,还要讲这道名菜背后的故事,一个是传承,二是讲采燕窝人……食材得来不易。”
骆涛是越讲越起劲,“最好还要抒情一点,拍摄出来呈现给观众的画面要有美感、有食欲。”
两人频频点头,心里面压力很大,原因是骆涛所讲的拍摄手法和风格,国内现在还没有人实践。
大家对纪录片的拍摄,只是在模仿纪录电影的创作手法上加以改进,但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还较为倚重解说词和蒙太奇剪辑效果。
改革开放之后上面就提倡:学习电影创作技巧,将其运用到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
这也是骆涛选择吴天明来掌镜的原因之一,主要也是在实践开拓国内纪录片的拍摄手法。
这样一个拍摄理论,直到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