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碗也要用水涮一涮,将沾了米汤的水喝进肚子里,似乎这样就等于多吃了一口饭。
他们这样的生活习惯,会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年代,才随着物资的丰富而逐渐改变。
那时候年轻人对长辈的印象,便是他们的节俭、珍惜粮食,不会轻易浪费一粒米一颗饭,
长辈对这个年代的记忆也是如此,能吃饱饭就是最大的幸福。
似乎“一五”经济的奇迹、大食堂的阔气,乃至于“跑步前进”时期的成就,
——包括宝钢的前身上海五钢、武钢、包钢、邯钢、唐钢、济钢、首钢、太钢、杭钢、广钢、南钢、安钢、柳钢、酒钢、……
柳州工机、武钢焦化厂、柳州电站、兰州化肥厂、太原磷肥厂、上海照相机厂、华北制药厂、南平造纸厂、武汉重机厂、……
第一辆东风汽车、第一辆红旗汽车、第一台北京牌电视机、第一架民用飞机、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第一台数控机床、第一台40匹马力柴油拖拉机、第一个电影胶片厂、第一艘由苏联设计我国自主制造的远洋货轮、……
兰新、宝成、黔贵、鹰厦、包兰五条铁路、人类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
等等等等一系列大工厂、大项目、新产品的落成、投产和产品下线,都发生在这个时期,
但在很多人的记忆中,这些却都只是大梦一场的虚妄,
大部分人们对五十年代的记忆,只停留在最后两年的灾荒与饥饿上面。几十年后,他们对晚辈讲起的,也大多是灾荒与饥饿。
所以,
人们对生活的记忆,不在于经历了什么,而在于记住了什么。
记住欢笑,某段时间便是快乐的,记住悲哀,那段时间便是不堪回首的。
……
又是一年春节,
1963年1月24日,大年三十,久违的热闹再次出现在大街小巷,
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放鞭炮,过大年。
由于今年的正月初三是星期日,便可以连着春节3天假期调休,正好从除夕开始放假,等到正月初四星期一再上班,
连着4天的长假,加上今年春节加大了物资供应,几乎家家户户都买到了猪肉、豆油等年货,这个春节,自然就过得很开心了。
陈家更是热闹非凡,
搬了新家以后,跟外公外婆家连在一起,过年自然也格外热闹。
尤其是前两年物资不够,即便家里囤了好多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