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夫人在年轻时,不愿忍受家庭暴力而离婚,拖着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过活。那时正好是八零年的经济萧条时期,失业率达到了百分之十。凭着较好的容貌,她去当了陪酒,直到三年后,新总统上任逐步缓解,这才改行当了办公室小职员。
在所任职的出版社公司里,她接触到了各种书籍以及从全国各地寄来想要某得编辑青睐而出版的稿件。
有些稿子被留下,但大部分都被退回去,并附上“对不起,你的作品不符合我们公司出版要求”等话。她每天就负责将这些稿子塞回信封,写上地址,随后送去邮局。
但她却有了阅读的兴趣,每天都抽空读上一些。时间久了,她好似掌握了一些规律,知道那些情节更符合出版要求。于是试着写了一本后,以罗西夫人的笔名,拿给编辑看。
结果可想而知,这本书让编辑大为赞赏,出版后一炮而红。
红了之后,她一本连着一本,虽然有人质疑一些情节和他寄往同一个出版社的作品类似,后来甚至打官司,可都败诉。
十年后,罗西夫人已经大红大紫,可红书还是以每一二年出一本的继续。又扒出了她当过陪酒的黑历史,一时间将她顶到风口浪尖上,凡是她出现的地方只有谩骂和抗议活动,甚至一些书店迫于压力将她的书下架。
采访时,意外的是她承认,并且反问,如果在自己和孩子饿死病死,以及做陪酒中选择,你会如何选?她直言不讳地说,如果再来一次,她一定还是会如此选,只要孩子们都活下来,她愿意付出一切。
这赢得了一大批母亲的眼泪,也让公众原谅了她,她更红了。
女儿和女婿遇到空难亡故,她将外孙和外孙女接到身边抚养。她又经历的车祸、几乎面临瘫痪。
试想这样的女人,怎么可能自杀?哪怕儿女都先一步离去,可她还有五个孙辈,一个重孙辈也即将诞生。
希宁拿起一支笔,轻轻咬着:“罗西夫人写的推理了四种可能,可没有一种能成立。可也没人能进入别墅,那么凶手应该不知道她写了什么。既然能杀了她,也应该有本事知道他还没被找到。”
思考过后,提出一个假设:“会不会这是故意的?”故意杀了罗西夫人,躲在暗处看着警方以自杀结案,或者束手无策。这种心态很多连环杀人犯所拥有的。
卡拉克眼核一缩,倒吸一口气:“希望不是。”如果是,那这个人就太可怕了。
“可说回来!”卡拉克转而说:“或许只是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