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科技升级!火帽枪!(2 / 3)

绳点火,可将铅丸射出,击中目标,发射时发出火光与轰雷般的爆响。

扶桑人时尧(地方军阀)见后视之为稀世之珍,将其称为铁炮。

之后,又用重金将其购买,并派小臣条川小四郎向佛郎机人学习火绳枪的使用及其火药制作法,仿制了十几支。

不久,扶桑的一些铁冶场便先后仿制出日本式的火绳枪。当时的倭寇还把这种火器用于对华夏的掠夺活动中。

明朝嘉靖元年(1521年),明军在广东新会西草湾之战中,从缴获的2艘佛郎机舰船中得到西洋火绳枪。

1548年,又在缴捕侵扰华夏沿海双屿的倭寇时,缴获了扶桑火绳枪(铁炮)。

明朝仿制的火绳枪称鸟铳因为可以射落飞鸟而得名,明朝人范景文撰的《师律》中提到:“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摇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又名鸟嘴铳,因其点火结构在点火时如鸟嘴啄水。

鸟铳的主要特点首先是铳管前端安有准心,后部装有照门,构成瞄准装置;其次是设计了弯形铳托,发射者可将脸部一侧贴近铳托瞄准射击;再次是铳管比较长,长度和口径的比值约为50:1~70:1之间,细长的铳管使火药在膛内燃烧充分,产生较大推力,弹丸出膛后的初速较大,获得低伸弹道和较远的射程;最后则是发火机的不同,用火绳作为火源,扣动扳机点火,不但火源不易熄灭,而且提高了发射速度,增强了杀伤威力。

据《大明会典·火器》记载,兵仗局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仿制了第一批鸟铳1万支,装备明军使用。

当时的鸟铳铳管用精铁制作,此种精铁要用10斤粗铁才能炼出1斤,只有用这样的精铁制成的铳管,才能坚固耐用,射击时不会炸裂。

制作时通常先用精铁卷成一大一小的两根铁管,以大包小,使两者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成内壁光滑平直的铳管。

钻铳工艺很精密,每人每天只能钻进1寸左右,大致一个月才能钻成一支。

铳管钻成之后再于前端装准心,后端装照门。铳管尾部内壁刻有阴螺纹,以螺钉旋入旋出,旋入时起闭气作用,旋出后便于清刷铳内壁。

管口外呈正8边形,后部有药室,开有火门,并装火门盖。完整的铳管制成之后,安于致密坚硬的铳床上。

铳床后部连接弯形枪托,铳床上安龙头形扳机。经过兵器局和兵仗局的仿制和改制,火绳枪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不太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