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多铎南下,扬州危!(2 / 5)

《敕谕辽东巡抚黎玉田》文中也写道:“兹特晋尔秩为兵部尚书,加赏纻丝十八端,银一百两,示旌也。且令漕米接济”。

王铎入阁在六月间,弘光君臣还不知道吴三桂早就在四月下旬已经投降清朝,且被封为平西王。

辽东巡抚黎玉田也投降了李自成,正任大顺政权四川节度使,根本没有同传闻中的一样,与吴三桂一道借清军之时兵灭闯贼之祸。

最初李自成的大顺兵马在西面占领着湖北襄阳、荆州、德安、承天四府,东面进迫淮河流域。

史可法、马士英等人针对当时的情况作出的军事部署是扼守武昌至南直隶一带。

随着清兵占领畿辅,大顺军西撤,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山东和河南东部一度出现归属莫定的局面。

在三方对峙的态势下,大顺政权已经无力顾忌这一片区域,这一广袤地区就成了南明和清方争夺的焦点。

后来畿南、山东、河南官绅相继发动叛乱,颠覆当地的大顺政权,打着“恢复明室”的口号。

如此情况下,弘光朝廷本就应该顺意民意,乘此时机出兵北上,一举首府广袤的地区!

这样做,不仅既可以防止清兵南下,也不失为一种自强之道。

然而,史可法、马士英等鼠目寸光,无大战略之胸怀,裹足不前,一味株守江南一隅,错失重要战机,以至于弘光政权不到一年便覆灭。

从万历末年以来明廷同清军征战中屡遭重大失败,弘光朝廷的主要军事支柱如左良玉、高杰、刘泽清也都是避战先逃的败军之将。

整个弘光政权对于清军可谓是“惧怕”,不敢越雷池一步,免得惹怒清军。

事实上,南明政权即使不北上同清军争夺山东、河南等地,清军迟早也会南下收取鲁、豫,同弘光朝廷接壤争地。

但一直到覆亡前夕,他们始终抱着款虏的幻想,摆出一副谨慎可怜的样子,企图博得清廷的欢心,搞南北两治。

弘光朝廷这种先天的软弱性,使清廷不费吹灰之力轻易接管了黄河中下游大批州县。这些地区的许多官绅得不到弘光朝廷的兵力保护,失望至极,被迫归附清廷。

时人张怡是在清兵进入顺天府以后南下的,他记下了途中所见见闻:

“鄙人在路过德州地界时,沿路所见,均是乡勇团结,高举灭贼扶明大旗!到了济南,更是有数千回民士兵自发汇聚在一起,队伍肃杀,装备精良。他们疏通河道,设置岗哨,但凡有船只通过,必定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