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有一位资深影迷在社交网络上如此表示。
“‘突袭2’是这样一部电影,如果在自己家里、手机上、电脑里、投影仪、地铁上、工作间等等场合进行观看,那么就是一部八十分的动作电影,‘很好,非常好,确确实实好看,但不理解为什么称赞到飞起’。”
“但是,如果在电影院里观看,那么这就是一部一百二十分的动作电影,全方位地带来视听层面的绝妙体验。”
精辟!
绝妙!
到位!
这一评论,与“电影之内”的观点不谋而合,同时也再次在社交网络之上引爆热议:
到底什么是电影感?
为什么说有些电影一定要在电影院观看?
如果电影必须限制在电影院观看,是对艺术形式的尊重,还是对时代的反潮流?
>所谓的视听体验到底应该如何打开?
商业电影也可以拥有“电影感”吗?当人们在讨论电影感的时候,又在期待什么?
电影感是否与好故事冲突?难道观看电影不是观看故事吗?
诸如此类等等。
显然,“突袭2”给出一个很好的范例,引爆热议——
倒不是说以前就没有商业电影能够制造“电影感”,最主要原因还是时代限制。
曾经,电影就是属于电影院的,所以电影感是否存在,观众根本就不会在意,他们总是在电影院观看电影。
即使影碟的存在让人们能够坐在家中观看电影,但电影公司发行影碟的时间往往比较慢,这也意味着,如果想要追赶潮流,第一时间观看电影,那么电影院依旧是首选。
现在,电影却不仅仅属于电影院,从网络的繁荣到职能手机的普及再到移动娱乐的崛起,这也使得电影走入日常。
自然而然,“电影感”和电影院的联系就被掐断,然后观影效果的落差也就凸显出来,这才引发了讨论。
而超级英雄电影的主题乐园化,又进一步加剧这样的趋势。
也就是说,时代的改变推动了议题的诞生,否则,怎么可能轮到“突袭2”来引爆焦点呢?
过去三十年时间里,具有电影感的商业电影数不胜数,并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