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许云氏在许家村横行多年,别提多春风得意了。
说话自然调子高了些,听到不顺耳的话,保管将人家怼的狗血淋头,要问许家村能有几个没在她手里吃过亏,怕是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冯翠花这话头虽然偏了些,但说的也是实话,许家老大进府城赶考,谁家没送点鸡蛋馒头的,有富裕点的,铜板都塞了不少!
但到底是看在许二柱家穷困,还是看在许白前有前途,想在许家面前落个好,为着以后捞点好处有个由头,就不得而知了。
许二柱、许白前他们看不明白的问题,若娘见识的太多了!
这灾荒年头,除了真的良善人家,谁家不是紧着裤腰带过日子,能舍的出的好,多半都是需要加倍,多倍还回去的!
但当时的许云氏不清楚这里面的道道,看乡亲送这么多好东西,高兴还来不及,她只明白别人是想巴结她,想不到更远的问题了。
就像现在,村里人堵着她的道,她就不能直接走。
不管是冯翠花,郭氏,王氏,还是后面看戏似的王二麻子,李狗头,许家都受过他们的“恩惠”!
“恩人”在前,甩脸子就走,不是不能,可若娘想着以后的事情,不得不耐心应付。
“当初老大赶考,家里确实拿不出银两盘缠,多亏大家伙齐力帮忙,老大的秀才功名说是我许家供出来的,不如是整个许家村一同出力的结果,许家一直感念乡亲们从口中挤出来的一个鸡蛋一个铜板!”
“可今天在这里,冯翠花将这件事拿出来讲,是不是代表整个许家村,要我许家如今就将欠大家伙的恩情都给还了?”若娘声音不大,清早出门挖笋,就喝了两口热水,现在肚里空空,都饿的狠了。
可就算这有气无力的一番模样,也让原本嘈杂的山间小道安静了下来。
小道向上不远处有口山泉,顺着路弯弯曲曲的留下来,除了家里打了井的富裕人家,平日里村里人吃饭用水都从这里来。
清凌凌的水声伴着若娘清冷的嗓音,愣是让他们打了个寒颤。
不清楚寒意从哪里来,但就是很唬人!
人老成精的族老在边上搭了话:“二柱家的,咋能说这话,村里人帮着许秀才,也是看他有出息,哪能是为劳什子的恩情!”
“拿笔杆子读书的,也不是人人都能考上秀才,我们村子啊,还指望许秀才呢!”
“冯翠花,你这话说得诛心,许秀才考上了功名,得了二十亩免赋税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