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人文精神闪耀之时。(2 / 6)

在很多人看来,哪怕你李少杰不需要翻译,能保证不同乐团里乐手之间不需要翻译吗?

......还真不需要翻译,甚至不需要交流。

这个交流指的是常规交流。

但实际上,这样的交流也就是日常会用到,完全不影响作品合作。

而在作品的合作上,大家所依靠的交流工具......

只是音乐罢了。

而李少杰的调度十分的简单。

拿着麦克风,需要试音的时候,发布的指令相当的精简清晰。

「VI1,Allegretto,Af!」

这么一个简单的指令,即可告知所有人相应的信息。

第一小提琴,小快板,亲切温存地,中强。

直接点出指挥需要的小节数目,然后用最简洁的指令,便可以很好的指挥全体。

场地确实很大,如果离得远的话,在正式演出的时候,肯定是看不到李少杰的指挥动作的。

这就又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实际上,在乐团里演奏,每一个个体都是渺小的。

如果是室内,是声学环境非常好的练习厅,演奏厅,能够将整体的音乐听的很满。

哪怕是单纯的无声学装修的室内,也不会因为「听不到」而产生排练问题。

【鉴于大环境如此,

可室外不一样。

尤其是这放大了三十倍的感觉。

如果,你站在观众的视角,那么声学体验是极好的。

收音采集更加不用说,因为那更具有针对性与科学性。

而演出的主要面向群众,终归还是要制成视频,搞到互联网上的。

所以现场的声学条件设置,是要按照视频来考虑的。ωωw.

如果使用室内录制,那么这一次的活动失去了意义,留下的只是表面的宏大。

更加完全体现不出「当一个乐团扩大了三十倍后是如何震撼」的感觉。

还是得实际场景的实际采音。

但这样的情况.......

如果放在单个演奏者本人身上,那就不那么友好了。

你很可能压根就听不到其他声部的声音。

周围一大群全是同乐器的,只能听得到自己声部,如果是远一点的其他声部......

只能说是听了一个寂寞。

这样,一个声部的整体,很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