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枢密院,这个机构起源于唐代宗时期,最初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负责来往文书。
五代后唐时期,枢密使的职权得到加强,与宰相分掌军政大权,到了宋朝时,职权基本不变,但核心人物换了。
本来吧,枢密使这个职位执掌军政,本就要求枢密使懂得军事,你哪怕不精通也没事,至少要懂啊。
赵匡胤时期是这样的,枢密使基本由武将担任,文人基本担任副职,负责辅助,到了宋太祖时期……反过来了,懂军事的曹彬等武将受到排挤,文官却受到重用。
比如赵光义制定战略、阵图授予前线将领,跟他一起忙活的就是一群文官,武将基本参与不进去。
好在李继隆等人晓得轻重,平时按赵光义给的阵图打仗,真碰上辽国大举南侵还得自己想办法。
所以说,宋朝军事弱真心怪不得武将,在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枢密院还爱指手画脚的情况下,能守住自家城池已经不容易了。
毕竟就算是神仙,身上绑着几只成了精的猪,他也飞不快不是?
赵光义:……你再骂!(怒`Д′怒)
通天博士:移形换性警告??
赵光义:……我忍!-_-#
最后是厢军,起源于赵匡胤时期,本来是赵匡胤将藩镇精兵编入禁军后剩下的那些杂兵……确实是杂兵,主要负责的就是修房子、造兵器、维护地方治安。
应该说这制度一开始并没啥毛病,毕竟厢军虽然比禁军弱,但好歹也是正经招募的,也有训练,再弱也弱不到哪里去。ωωw.Bǐqυgétν.net
直到赵光义把流民、罪犯塞进厢军后,这个团体的战力就一落千丈,拉都拉不回来了。
再后来,农民起义失败的农民军塞入厢军,地方上的泼皮无赖塞入厢军,活不下去的流民塞入厢军……
于是厢军成为了大众熟知的垃圾,打外敌,一触即溃,抢百姓,个个当先,简直……没眼看。
嬴政:……
刘彻:什么玩意?
杨坚:不懂别瞎搞啊!
李世民:有你们,是百姓的服气!
(司马炎:呐,又一次很自然的避开了朕!?_?)
最后说说赵光义强幸小周后这事,嗯,有争议!
官方史书对这事是没记载的;宋元明清的文人是通通有写的!《熙陵幸小周后图》是没有流传到现在的;但明清两朝的文人都说自己是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