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荣也是倒霉,被刘启拉来挡箭不说,还用完就扔,废为临江王,要只是这样也还算了,刘荣在封地上搞搞建设还挺自在,挺得民心。
结果啊,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人诬告他在宗庙土地上修建宫室,而他那个渣爹刘启,对此是连调查都省了,直接下诏让他回长安。
刘荣由江陵返京前,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反矣!大意是说:我王不会回来了,或者说是回不来了。
更离奇的是,刘荣回京后,他那渣爹刘启根本见都不见他一面,直接让中尉—郅都责讯。
然后就没然后了,《史记》载:荣至,诣中尉府簿,中尉郅都责讯王,王恐,自杀,葬蓝田,燕数万衔土置冢上,百姓怜之!
啧,其中内情,不容细究啊,不然怕不是要毁三观?可惜,宣帝刘询没学到,或者说舍不得用这招,不然哪有刘奭什么事儿?
刘启:我淦!朕的形象没了,你赔我!
通天博士@刘启:移形换性,要吗?免费的喔!
刘启:朕一时戏言,对,戏言!(??д?)<好过分!
嬴政:好家伙,渣刘这是一脉相承啊,哦,刘询例外。
刘恒:朕有话说!
嬴政:你说,朕保证不听。
刘恒:……算了,没心情了。
说回刘彻,自被立为太子后,刘启便让卫绾为太子太傅、王臧为太子少傅,以教导刘彻。
你看你看,刘彻、刘荣这待遇一对比,差距是不是更大了?
公元前141年正月17日,刘彻行冠礼,十天后,刘启驾崩,刘彻继位。
刘彻即位之初,太皇太后窦猗房、皇太后王娡为代表的外戚势力在朝中有很大影响力,刘彻必须奏事东宫,将国家政务向太皇太后汇报。
公元前140年6月,刘彻罢免了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直不疑,将外戚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分别任命为丞相和太尉。
同时,刘彻任命儒者赵绾和王臧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崇尚儒学,比如窦婴、田蚡!而赵绾、王臧直接就是鲁诗学、春秋谷梁学大儒申公的弟子。
刘彻命令丞相等内外大臣推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并派人征召申公,申公见了刘彻后,强调治国需要力行,而不是多言。刘彻喜好文词,对申公不咋满意,但毕竟是自己征召来的,便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议定修明堂、改正朔、易服色及巡狩封禅等儒家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