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鸡犬相闻(2 / 3)

眼见这方法居然这么好用,刘询随即下令在边郡各地建造粮仓,在粮价低时加价买进、粮价高时降价卖出,以平抑粮价,取名常平仓。

常平仓的设立,是以国家的财力为后盾、以改变市场供应量的手段来达到稳定粮价,调节市场的目的。

既能减轻谷贱伤农,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又能让国家常年掌握着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以维持边防的稳定,实在是一举两得。

(所以那些穿越小说中,穿越者跑过去献计说设什么皇家粮仓,平抑粮价是真的让人无语,拜托,古人真不傻的!)

此外,针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刘询即位后,先后三次诏令把那些相当有钱的豪强迁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充为公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

还把皇家园林、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豪强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

此外减免赋税啥的根本不用多提,因为刘询干得太多了。(史书记的通篇流水账,相信大家应该不会喜欢看的)

刘询特别重视农业,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官吏都将劝课农桑、发展生产作为首要政务。

刘询还派农业专家蔡葵为劝农使,巡视全国,指导农业生产,在刘询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粮价创造了西汉的最低价。

这是真的顶,毕竟民以食为天,很多时候你光看这个朝代的粮价是否平稳你就能知道这个朝代百姓的生活水平大致如何了!

而西汉一朝粮价最低的时间线,无过于汉文帝刘恒与汉宣帝刘询执政时期,景帝都要差点儿,毕竟有七国之乱。

至于汉高祖时期,刚刚打完仗,在休养生息,所以粮价肯定不会太低,而汉武帝刘彻时期,连年征战,粮价也不可能低了。

李隆基:哈哈~这就得说说朕的开元年间了,这粮价绝对是我大唐有史以来最低的时期。

赵匡胤:注意是前半段,开元之后,天宝年就不行了,安史之乱后更是迅速飙升,还不如李世民、李治、武曌执政时呢!

李隆基@赵匡胤:姓赵的,你故意的吧?别人喷你大宋,朕有喷你吗?朕警告你别没事找事啊!M.

赵匡胤:嘿!咋的?干了错事儿还不许人说?

李隆基:嘿!你瞧我这暴脾气,忘了你家车神、道君、九妹了!

赵匡胤:那是老二一脉的,跟劳资有屁关系!

李隆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