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舍命(2 / 4)

粮不力革了他的职,恐怕民心不稳,闹出民乱反而不好收场,不如让他在汾安戴罪立功继续赈灾…….”知府大人只好下书严厉斥责郭修平,然后说赈灾的银粮已在运往州府的路上,到了平阳优先运抵汾安,要郭修平自己想办法再撑三个月!

郭修平已经拿不出一粒粮米。他这个知县大人不得不亲自到城里的大户人家劝捐,结果这些人家却将他带到空荡荡的仓房,然后全家老小跪在他对面祈求县老爷饶命放过。就在郭修平彻底绝望的时候,一位洋人传教士却找上门来说他带了几千两赈济银,只要允许他在汾安设堂传教,他便把赈银捐给郭知县买粮赈灾。

郭修平犹豫不决。几十年来大清国内因设堂传教最终导致的动乱记忆犹新,朝廷更是严禁洋人在内地设堂传教。当年横扫南方数十省的“红毛(太平军)之乱”,就是始于广西的“拜上帝教”;席卷中原五省,造成无数生灵涂炭的的“捻军之乱”,也是始于皖北的“五色结社”。朝廷规定洋人设堂传教只能在沿海开埠的口岸,在内地允许洋人设堂传教是掉脑袋的事情。郭修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答应洋教士的条件吗?

洋教士说他叫徐太摩,之前在山东传教赈灾,听说山西灾荒严重后就筹了银两来山西赈灾。徐太摩在晋南的几个县都碰了钉子,官府宁愿百姓饿死也不允许徐太摩设堂传教,于是徐太摩就到了汾安。

郭修平想到当年老父亲“给别人留条路”的嘱咐,又想到了顾氏饿昏县衙的情景。他突然为自己的犹豫不决感到羞愧:他已经没有退路了,但不能不为汾安百姓留一条活路!汾安街头那些即将饿毙的饥民,都眼巴巴的看着他这个父母官,到底是保头上的顶戴花翎还是百姓的命?郭修平热血上涌:只要能让饥民不饿死,允许洋人设堂传教又如何?郭修平答应了徐太摩的要求,但也明确告诉徐太摩,他要派自己的长随“协助”他传教。

郭修平用徐太摩的赈银在知府被革职充军,接着是屁股在知县位子上没坐热乎的贾有德被判了个斩立决,汾安那些平日里和贾有德走得近的、沾上边的吏员也被一扫而光,砍头充军。

当这场旷世巨灾过去后,朝廷开始高调褒奖的官员,抚恤因赈灾而亡故的大小官吏。郭修平因赈灾有功被朝廷褒奖和抚恤,还赐了匾入了册,汾安县更是建祠立碑铭记功绩!

密码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郭修平的在汾安的跌宕命运,也时刻牵动着三家营郭家的福祸悲喜。

当郭修平被处斩的消息传回三家营,郭敬祖感觉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