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还真的没有,主要是保存时间长,比如明朝用米粉制作的各式糕点,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说道,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所以在明朝大多数的糕点都是蒸煮而成,很少有脱水来延长保质期的。明朝的糕点着重点跟大多数的食物一样,讲究新鲜、口味,好不好吃,关于能保存多长时间不重要,而平安府出来的东西,把保质期放在第一位,没有真空包装,唯一的办法要么腌制,要么脱水,而饼干、方便面、炒米糕这三种在西北寒冷干燥的环境中,正好大行其道。
在明朝有些食品明明很方便食用,也很省时省力,可是投放市场后没人买,比如挂面、粉条等,因为在明朝这样的年代,这种经过初步加工成的粮食,各家都会自己做,有些商家专门有工坊生产这些东西后售卖,虽然平安府出品的挂面这些包装很到位,每一根面条厚薄、粗细是专门做了铁制压轮槽出来,笔直坚挺,晾干后包装售卖,反看民间的挂面是用刀切出来,挂在竹杆上晾晒,卖时长长短短松松垮垮,扭七扭八地,可自家能做出来,决不会买,这就是古人的消费观念。好在这些都时粮食,加上平安府的挂面保存时间更长,随带也不会压断,虽然没有很大的畅销,也是方便粮食中的精品,一般只有大户人家才备着,用作不时之需。
重要的是,在明代各种的饼及窝头,跟平安府出品的根本就是两种食物,平安府出品窝头,又甜又有嚼头,确实好吃,另外就是面包,明代用面粉烤制出来的东西不叫面包,叫胡饼,叫馕,叫锅盔,叫烧饼。饼干类的东西叫点心,叫酥,叫合。蒸煮出来的叫炊饼,包子,馒头。而像平安府出来的面包最大的特点就是松软,有韧性,弹牙。章子俊记得以前看到过哈尔滨商店里买那种大列巴,贼特么大那种。就买了一个,心想这玩意不就是大面包吗,可以管够吃了。然后,吃的时候,痛不欲生……,此时在明朝这种烘制的被称为面包,就是这种大列巴的东西。
章子俊来到了明朝,人到中年,要女人有女人,还有了一定地位及家产,最大的爱好就剩下吃了,誓要把以前的各种吃食,在明朝实现不可。就像是绥德知府郝渊之,满足了女色的需求后,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戏、听戏、演戏。
古人有了一定的生存基础后,都有一种喜好,人性也,有人喜好写写画画,有人喜好花花草草,有人喜好酒色美人,有人喜好品茶吟诗,惟独喜好美食需要一定的财力,这可不是一人独享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