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赞叹不已。江藩也不觉叹道:“伯元,我看你这论语论仁之说,也想起你先前所言‘格物’、‘一贯’之义了。如此说来,圣人本意,便是告诫我等,为人治学之要,第一在于实践,在于行事,若是不能行实事于天下,空自将这‘格物’之物视为死物,那自然是缘木求鱼,与圣贤之道相去甚远了。只可惜国朝至今,却犹有人囿于宋儒之言,竟对这‘仁’之根本,示若不顾啊。”
“是啊,伯元,我却也一直想着,孟子所言‘性善’却是何意,这‘性善’之后,所谓‘不善’者又是何物。听你们这样一说,我也更清楚了,为何曰人为‘性善’?乃是因人皆有恻隐之心,而这天下器物,本无心智,以有心之人,观无心之器物,又能有多少进益?是以圣贤言‘物’,乃是天下万事,行事于天下,方显圣人之道。若是将圣人之言用于死物,可不是枉费了先贤教诲吗?”焦循也讨论道,可是说到这里,焦循无意间向外一瞥,却意外发现,门外竟多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杨吉?你回来了?”焦循自然识得杨吉,知道他去年曾回归湖南家乡,却不知为何,这时杨吉竟回到了扬州。
“哈哈,是我啊?怎么,焦相公,你这才一年不见,就记不住我了吗?”杨吉一边对焦循笑道,一边也走了进来,向阮元道:“伯元,这一年过来了,你在家中却怎么样?小恩公现在葬在哪里了?你快寻个时日,也让我过去拜一拜吧……伯元,你这是怎么了,难道你也和小恩公一样,腿脚出了问题吗?快,我给你找大夫去,你这要是病发了,那绝不是小事啊。”看到阮元卧在床上,难以起身,杨吉也当即想起了阮承信那日倒地的情景,忧急之下,忙关心起阮元境况来。
“杨吉,我这病都快好了,现在只是偶尔疼痛,没有大碍的。爹爹当时,也是年纪大了,可我不一样啊,我这病大夫都看过的,只需静养,就没问题了。”阮元也安慰起了杨吉,可是他一抬起头,却发现杨吉腰上也系了一条白带,顿时大惊道:“杨吉,你这……是怎么了,湖南你老家那边,没出什么事吧?”
“唉……”杨吉也不禁长叹了一声。
这之后,阮元等人才知道杨家情况,原来杨父上一年也已经八十有余,早已重病缠身,杨吉赶回家时,杨父已然垂危,不久后便即离世。杨吉想着二十年来,一直陪阮元走南闯北,却不能多陪伴自己生父些时日,自然懊丧不已,也就在苗寨多待了些时日。
然而,杨兄却并非寻常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