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杜荷的谋划(2 / 3)

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朝廷对科举并不重视,录取的人也非常少,所以世家不是很在乎。”

虽然唐朝采用了科举制度,但是进士科每次录取的人数最多不过二三十人,唐玄宗时期还出现过一个人都不录取的。

明经科最多也不过录取七八十人。也就是说这文举每次录取的人数最多不过才一百人,少的时候二三十人也都算正常。

试想一下,一个有几千万人口的大帝国,拥有无数的官员。而文举每次录取最多才百十来人,录取的人数根本跟不上官员的更换速度。这就说明,唐朝的官员绝大多数文官都不是靠科举制上来的。

这也是世家对李世民的那个召令反应不大的原因。

科举才能录取多少人?

就算现在开始放款录取人数,你总不能一次性录取个几千人吧。

录取个几百人,根本不够用,最终还是要举荐。

而且世家垄断教育,科举录取的大多数还是世家的人。

至于说国子监,可以理解为是一座大学。

他招收的是官宦子弟,和地方上推荐上来的有一定才学的人。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非科举不得入仕,在世家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李承乾还是没有明白杜荷的话,静静的等待下文。

“而驸马建立了一座书院,自然成了世家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才有了这次的比试。陛下前去就是为驸马坐镇的,很有可能,这个书院就是陛下暗中支持驸马建立的,为的就是打破世家对教育的垄断。”杜荷猜测道。

“这和孤去探望丽质有何关系?”李承乾不解的问道。

“殿下你想啊,这座书院要是真的是陛下暗中让驸马建立的,那么以后这座书院的学生都可以算是天子门生了,其中有才之士,定会得到陛下的重用,如果能提前拉拢……”杜荷笑道。

李承乾眼睛一亮,不得不说杜荷说的非常有道理。

要想拉拢那些官场老油条,非常难。

他虽然身为太子,但是这个身份也非常尴尬。

李世民正值壮年,他这个太子还需要当许多年。

这个时候投靠他,反而会引起李世民的猜忌。

朝中官员都是老狐狸,岂能看不到这一点,这也就导致了,他身为太子,但是真正投靠他的人,还没有投靠李泰的多。

而拉拢那些书生就不一样了,那些人无依无靠,正需要靠山的时候,而李承乾乃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