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辽东工业革命的萌芽(2 / 7)

明末:草根皇帝 tx程志 3127 字 2023-08-06

比,几乎是一比二。

“为什么只招收这么少的学生?”

“学生的人数过多,会给校方带来很多压力,也会增加老师们的工作负担,从而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整体上拉低学生的价值!”

在沈起来看来,大明的秀才为什么不如唐宋时期那么珍贵了?

唐朝承袭隋朝的科举制度,史料记载,唐朝二百余年间,通过秀才考试的不过六人,以至唐朝后期更是成为虚设,无人报考。

后来,发现秀才实在太难考了,而且无人考,就把通过县学考试的学生称为秀才,特别是宋朝以后,那就举人遍地走,秀才多如狗。秀才只要多了,就彻底不值钱了。

“我们要实行的是精英教育,而不是平民教育,有些平民家庭出身的人,就应该从事平民的工作。”

在沈起东看来,程世杰的做法,实际上是对文化的贬低。

“你错了,我们不是要实施精英教育,就是要实施平民教育,我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足够多的人才,这样才能满足辽东、大员、以及吕宋三地对人才的需求!”

“大帅,一次性收入太多学生,并不会帮助崇明书院成为天下最好的高等学府,东林书书院之所以受到全天下的追捧,就是因为东林书院学生数量有限,东林书院最多只能住下二三百人,如果东林书院有几千人,东林书院的学生就不值钱了!”

刘宗周虽然儒家大家出身,他考虑问题也是更多从名气的角度出发。反正在刘宗周看来,程世杰愿意出钱办学,而且对学院从来不指手画脚,还有比程世杰这样更好投资人吗?

“念台先生,我们不是要对知识进行垄断,而是要对知识进行推广普及,一名老师一次带两名学生,和一次带五六十名学生其实并没有多大区别,东林书院存在了几百年,早在宋朝政和元年(1111年)就开始成立了!”

程世杰苦笑道:“本帅不是顾宪成,顾宪成有足够的名气,可以做到一呼百应,本帅与顾宪成的基础不一样,更何况,我和他的目的也不一样,如果老师们如果对增加工作量有意见,那就提高老师们的待遇。”

刘宗周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建立一座比东林书院名气更大的学府,在办学的同时,他准备邀请自己的门下子弟,还有一些江南俊杰,进入崇明书院学习,学习一段时间,就参加明年的乡试以及后年的会试。

刘宗周采取的方式,其实与后世的衡水中学的模式一样,从全省范围内,择取优等生,然后拼命刷题,从而优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