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上古之世(2 / 3)

其道而行之,以重法治国,岂非本末倒置耶?”

赵鞅慨然道。

他是真的敢说!

“赵上卿以为,今日之世,与上古之世,民风相比,如何?”

“这……回禀吴侯,若以民风观之,上古之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无有鸡鸣狗盗之事,人风淳朴而鲜有杀戮。”

顿了顿,赵鞅又道:“当今之世,列国虽有作奸犯科之徒,然人心仍在,以礼义教化尚可。似吴国这般重法,以峻法治国,难免国人多有怨言!”

庆忌则是摇摇头道:“赵上卿,法,古来有之。夏有禹刑,夏刑大辟二百,膑刑三百,宫刑五百,劓刑各千。”

“商有汤刑,商朝之刑法严酷,有死刑、肉刑、流刑、徒刑等。”

“周有《吕刑》,其中对犯人施行五种刑罚的规定长达三千条。”

“昔日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邓析又编订‘竹刑’,寡人听闻,晋国亦铸刑鼎,立成文法,赵上卿当年亦参与其中,不知是否?”

“……”

赵鞅颇为尴尬。

他自己知道法治的好处,只是觉得吴国的刑法过于严苛。

当年,就在魏舒执政的第二年,士鞅决定钳制魏舒,抵制其再次“胡作非为”,于是士鞅拉拢荀寅、控制赵鞅导演一出千古闻名的“铸刑鼎”大戏。

他们将所搜集的镔铁480斤熔化,熔铸成鼎,将当年范宣子时代所制定的法度立于鼎上。

这是晋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国家法律明文昭于天下,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相当于以法律的形式宣布至少是在晋国“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时代已成为历史,成为过去。

这件事尚未完成,已在当时引起巨大的轰动,造成世人喋喋不休的议论的同时,也遭到了列国士大夫的强烈声讨。

因为,这是对周礼的一次巨大挑战、颠覆甚至是践踏。

士鞅是实际操控者,荀寅是执行者,而赵鞅似乎只是背黑锅的傻小子!

士鞅的老辣远非那时的赵鞅所比,其政治资历更使其望尘莫及。

铸刑鼎一事在晋国影响极其深远,标志着晋国执政官权威的严重下滑,国家离心力的加剧。

当晋侯不再是一国之重心,正卿尚且可取而代之。

如今正卿的权威也必须受到士鞅法律的监视与钳制,晋国的向心力受到更为严重的削弱。

最不幸的还是赵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