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兵荒马乱,战场上的刀剑火器可不长眼睛,您是明朝来的贵客,怎么可以亲自犯险呢?万一有个闪失,那谁来主持大局。
嘴上担心的是杨镐,其实心里还是舍不得自己,李昖真觉得凭万把人,根本守不住汉城。
要不是上次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大明那边措辞严厉,宣称:要是自家再说逃跑,就撤军不管,他哪里会坚持到今天?
当下,只能和文武大臣一起,偷摸着转移私产和家人,介时,好轻装逃跑!
见李昖这个外番首脑,一副支支吾吾的样子,就差扒着柱子,一抹鼻涕一把泪,明说不去。
杨经略袖子一甩,冷哼着走人。
不需要说出来,朝鲜王就知道,肯定是怪自己烂泥扶不上墙。
扶不上就扶不上吧。
等以后去了大明,那位仁慈、陌生的皇帝兄长,多多少少也会给自己一点优待,再怎么说,他也是堂堂亲王,爵位比朝臣高。
有必要跟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一般见识?李昖瞬间想通了,并开始回忆数年前。
那时候,明朝一直通过多种渠道暗示,倭寇很有可能发起大规模侵略,提醒他们尽快战备。
奈何大家享乐惯了,知道有这么回事,可就是不行动。
况且,本来就烂到不成样子的军队再怎么捯饬,也不堪大用,索性从上到下,一起装不知道。
等倭贼真正登陆发起进攻的时候,明朝再度发表官方咨文,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李昖顺着朝臣的意思,给了一封回信,潜台词是:小问题,您甭操心了,咱自己能处理好,放心吧。
然而,这明显是死鸭子嘴硬。
倭寇彼时连战连捷,已经拿下汉城,满朝文武不得不随自己移驾平壤。
这种时刻,距离半岛最近的大明宽奠堡副总兵佟养正,察觉到不对劲,主动跨过鸭绿江,询问义州官员需不需支援。
【我国兵力足够,不必劳动天朝】
原话如此。
佟养正无奈退走。
党争、好面子,多种因素导致李朝方面耽误了太多战机,以至于明朝收到求援国书,在得知真相以后,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存在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