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冯兆安的高义,必然已经想到了应对之策,“若是我猜的没错,该是圣上与殿下的博弈。”
冯兆安如何,说句难听的,他在皇帝眼里连个灰尘都算不上。
他想求死,那便死就是了。
至于今日的局面,皇帝已然有数。
说起跟太子的博弈,政见上最大的争议,怕就是当初叶大人的事情。这件事,多是皇帝心中的一根刺,不可能那么轻易的揭过去。
想到这,沈秋河笑了。
当初下放冯兆安的时候,他们想着也许皇帝不仅是为了下头的人,而是因为,冯兆安是最好策反的太子的人。
若是冯兆安不下去,换成旁人,莫说是乔文清了,就是褚翰引怕也做不出这种事来。
就算年轻人冲动,可是家中老一辈的一定要衡量。
沈秋河这么一点,乔故心便明白了。就好像那日去庙里一样,冯家二老想到的办法,是用亲情牵绊住褚翰引,让他陪着冯兆安去。若是换成别人呢,家中长辈该想法子指明路,而不是去攀咬年轻的后生。
再来,冯兆安性子本就是话少,有什么事都压在心里,越是怕麻烦别人的人,有时候反而不好,不如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冯兆安也许到死也不知道,不过就是皇帝手中一枚棋子罢了。
不,也许冯兆安心里知道,他没有能力救世,就算是被皇帝利用了又如何,能为百姓做一点事便做一点。
冯探花,自然是没负,探花之名。
果真,冯兆安之死,造成了京城书生们的轰动,人人都在歌颂探花爷的功绩。
而太子这边,新政已经开始实施,这功绩却都被人放在冯探花身上。
趁着这个机会,皇帝下了罪己诏。
先太子那一代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比起那些人来说,皇帝已然是明君了。可因为一介书生的话,深刻的反省自己。这是什么,这是千古圣君!
朝堂有明君,有贤臣,何愁家国不宁?
在书生们心中,皇帝就是他们的信仰!
用冯兆安之死,却换了皇帝表面海晏河清,当真是有意思的很。
上完早朝,沈秋河都没换官服,直接走到主屋这边,将那抄写下来的罪己诏给乔故心看。
乔故心看的直皱眉,“我瞧着怎么用词犀利,像是冯兆安的手笔?”
沈秋河点了点头,“同我想到一处了。”
真,此刻都不知道该说冯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