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以小会之上使出‘擒龙伏虎拳’的一番争斗,年轻一辈的真传弟子功行到了何等地步,早已洞若观火。更不用说‘元元’的‘天高三尺’秘术,更是精准无差。这九周半山大费周章,似乎并未见有何特异之处。”
杜念莎道:“不然。此山别有独到妙用。”
此时,卢趋时旁边的方脸青年开口道:“庄师兄年轻时便以勇猛精一为心法。今日舍却他擅长的路数,便可知他本意并不在这山道之上多争一步半步。愚以为,庄师兄必定是别有心得,方才敢于相试。”
“不过正因其心境豁达,朱某反而更看好他了。”
卢趋时思考方脸青年之语,良久,终于缓缓点头,表示同意。
卢趋时右手边那位矮了半个头的修士道:“不论哪一位师兄能够取胜,这两位师兄的资质,足以登上六周山道。将来进阶元婴四重的资格,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了。大能之上的境界虚无缥缈,不知有多少英杰弟子都折在里面。将来我等能够和杜、庄二位师兄平分秋色,也算是不负此生了。”
方姓青年、卢趋时二人都点头附和。
不过,那位距离三人稍微疏远、脸色煞白的青年,原本一动不动,听到三人此语,却不经意地皱了皱眉头。
此时,杜念莎正在讲述九周半山的独到之秘。
各弟子之战力、根基固然通过小会的比斗足以衡量,而悟性资质与道基、道缘三位一体,不分彼此,也自然能够知晓。
但道途之中纵然天资相类,另有一种差别,也不可不察。
原来修道之人所走之路,有疾迟、顿渐、简繁之别。上至体悟天心的修道士,下至凡俗间一介武夫。有一类人为数不少:此辈悟性超卓,资质不凡,自身修炼的过程亦是无往不利、勇猛精进。可是若让其创制新法、开宗立派,就不免强人所难了。
而另一类人,不但自身修为精湛,同时更能推陈出新,大兴造作,成一代宗师。
听闻此论,归无咎观看山巅之上你追我赶的杜煊礼、庄得功,心有所悟。
杜念莎续道:“这九周半山之环山壁画,上半部分尽是各色图案,而下半部分却全为空白。故而又名之为‘两行书’。”
“九周半山两行书,破而有立新意出。”
“那些形形色色的图案,每一道都代表着一种法门、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