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粮食与盟友是关键(1 / 3)

王宏宇分析道:「其实我大明调集20万大军还是能调的,但就是没法往辽东派这么多人,说到底是粮食不够,运也运不了那么多。

莫说集结20万大军就现在的10万大军,就已经吃得辽东百姓一无所有,出现很多人逃难甚至投敌。」

这话就是实话,但在朝堂上不能讲,因为政治不正确。文人可不止用唾沫星子骂,还会实打实罢工、抗税甚至扶持事变。

什么时候天启和自己的力量更强,能够压制平衡好文官,什么时候才能在朝堂公开谈论这些真话。

熊廷弼拍了怕自己的大腿,无奈叹了声气:

「老夫算是被他们骂了半辈子,可是大多站着说话不腰疼,就打仗这一项,涉及兵马钱粮、交通运输、天气地理、行军驻扎、训练交战等太多内容了,真空谈不得!」

「还是说说粮食吧,这回我在湖广走了一遭,又在西南打了一仗,基本没遇到粮食问题。

这回又引进番薯、玉米、花生、土豆,更不愁军粮,罐头加工产业也渐渐兴起,所以向南用兵物质条件成熟。」

忽然,王宏宇看向熊廷弼,表情好像是想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定远侯想到了什么事?」

熊廷弼见到他人这个表情一定以为是小孩子想到什么开心事,根本不以为意,但王宏宇……那真是永远让人惊讶和佩服的存在,想到的估计很不简单。

王宏宇抬头微微畅想:「熊经略,你说辽东如果像湖广一样种植水稻,每年都产出大米,那会是什么景象?」

「不可能,完全不可能!」

熊廷弼大为失望,觉得王宏宇到底还是太年轻,这里怎么能种水稻?

历史上,隋唐时期东北就有水稻种植,当地农牧混合发展。但是大唐以后,这篇区域的经济,从农牧结合又变回游牧、渔猎为主。

直到清朝中后期,当地的农业基本不种水稻,甚至后世会有「东北300年前无一株水稻」的说法。

熊廷弼的质疑太正常了。

王宏宇却很自信:「经略是不是觉得辽东太冷不适合?」

「是啊,出了山海关太冷了,这冬天没有烧煤都没法训练,冻伤到手脚坏疮、耳朵碎裂、截肢残废的都好几百人。秋冬季土地就跟铁石一样坚固,春天到处是泥泞……」

熊廷弼忽然愣住了,辽东的春天特别是晚春,到处是泥泞和沼泽,这倒是不缺水。

「辽东确实冷啊,但春季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