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蜂窝煤产业的展开计划(2 / 3)

观察竞争者的王宏宇。

“不错啊,看来你没懈怠,一直有人手观察竞争对手。”

王宏宇拍了拍孟彪的肩膀,这位川军老兵没能一起出关参战,但是撑起了京城产业的一半业务,净赚了大几千两白银。他又很懂得不要吝啬,所以手下50个工匠一人发了30两“年终奖”。

30两顶得上平常人做工3年的收入。这些工匠哪个会放弃这等职位,哪个会五十两不要,去跳槽去大户家里做仆从?

后面又在自己的授意下,和魏忠贤演了一出“合伙人分裂”的戏,促使赵南星、高攀龙深信不疑。

不得不说,孟彪对自己帮助极大,必须厚赏重用。

两人简单交流了一下现在的经营情况。

蜂窝煤很容易就被复制,但质量要靠煤炭和工匠,目前都是自己这边领先。

又投产了京西几个优质的煤矿,估计今年秋冬天能大赚特赚,毕竟城里这些新搞蜂窝煤的,都要购买海量的煤炭。

这些竞争者想着挤倒我们,却不知他们购买原材料,就是给我们送钱,越想挤倒我们,就越资助我们赚钱。

此时北京的冬季不同与后世,小寒季初期的北京气温与现在的坝上差不多,甚至还要冷一些。冰冻期就有半年多,从九月到来年三月,七个月时间家里必须生火取暖。

最早城里人都是从街上买柴生火,随着北京人口的不断增加,木柴的需求量大增,近郊几十里已经无柴可砍。

那些以卖柴为生的樵夫只能去更远的山区去砍柴,来回一趟就必须三天以上。当然樵夫不可能从山上砍柴,再耗时间背到城里去卖。

这样就自然而然出现了柴栈,柴栈收取木材,再由专门搞运输的人用马车、牛车运到城内售卖,而成内又有专门接受木柴的柴栈。

也就是说砍柴、收柴、运柴、卖柴已经形成了供应链,许多人从中谋生,柴价自然是越来越高。

北京城里的居民用于买柴做饭取暖早已是生活的一大负担。

幸亏大同、京西等地煤炭充足。

烧煤远比烧木炭经济,逐渐用煤取代了木炭。

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就是烧煤后出现煤气中毒的事件比烧木柴时多了,后来许多人只敢白天烧煤了。

其实这是因为知识不足产生的错觉:无论烧煤还是烧柴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燃烧时冒的烟就是二氧化碳,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