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刘毅既然有别样的想法,那么处处标新立异跟大明朝廷对着干是正常的。有时候皇太极都在想,为什么刘毅不能跟自己联合,从刘毅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们两人的目的是相同的,刘毅就是个大反贼,处处不听朝廷的号令,自己的目标也是拿下大明的肥沃土地,要是刘毅愿意,两人一南一北,大不了以长江为界,实在不行淮河,再不济黄河也不是不能考虑,两人将中原土地瓜分瓜分不好吗?可为什么刘毅就是一根筋,处处要跟自己作对呢?</p>
皇太极刚要张嘴答应,转念一想又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刘毅怎么可能大发慈悲干这种利好敌人的事情,这里面分明有着更大的阴谋,但是很可惜,彼时的皇太极怎么能理解后世的经济战。刘毅这么干就跟日后美金一家独大,可以随时掌握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命门是一个道理,金圆券在有银两作为支撑的情况下可以当银子使用,一旦打经济战,通货膨胀一起,金圆券就是废纸。后世一些非洲国家动不动发行几十个亿面值的货币,却只能买一卷卫生纸,就是经济战的威力。刘毅就是要利用这个时代和后世的信息差,在大明末年打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经济战,利用此次谈判的机会,不仅要让金圆券在大清国境内流通,更要让皇太极做出大的让步。皇太极将谈判地点放在船上,其实是断了自己的退路,他没法回去跟幕僚商量,刘毅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他就是要抓住皇太极速战速决的心理,逼着皇太极做决定。</p>
皇太极没有立刻答应刘毅,而是问道:“那么还有一千万两怎么办呢?”刘毅淡淡道:“这个最简单了,开放通商口岸,允许我新军治下跟大清国进行大规模贸易。本督以为,这个决定应该是你们想要的吧。”皇太极又是一愣,大明一直实行海禁,边境贸易也是走走停停,闭关锁国是大明中后期的国策,现在的边境贸易基本上都是边军或者边境商人的走私行动,譬如八大家之类的,上不得台面,只能在暗地里操作。刘毅一上来就要将事情摆在明面上,而且听他的意思是要让新军跟大清国单独贸易,避开大明,他究竟要干嘛。对于通商的事情,皇太极久习汉学,当然明白其中的一些关节。千百年以来,但凡是开放边境贸易,基本上吃亏的都是关外的国家部落,中原物产富饶什么都有,而关外是苦寒之地,缺医少药,一旦开放贸易,基本上两边就是不对等的贸易关系,往往在中原便宜的盐铁茶砖,到了草原上要用上好的皮毛,甚至是战马去换,完全不等价。虽然此时的皇太极还不知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