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却答非所问的说道:“主公,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形式确实也是大秦统一的可能最大。
可就算诸国联手打败了大秦,大让秦失去了一统之机会,最后完成统一大业的也不会是我魏国,魏国的底蕴太薄弱了。”
曹操听到此言,虽有心反驳,但却无言以对,心中也是一阵黯然,因为他知道荀攸说的是对的,魏国最薄弱不只是国力和人口,而是地理位置。
四面皆敌的兖州,想要发展起来,实在是太难了。
>曹操其实也知道,对魏国而言,降秦并没有什么不好,反而还是一条出路。
秦魏两家本就是姻亲关系,嬴昊是曹操的女婿,曹操和已故的大秦太上皇还是结义兄弟,两国关系本就密切,投降后肯定会得到善待。
反之,统一的若不是秦国,而是其他国家的话,可就不一定会向秦国一样善待魏国了。
既然天下早晚都会一统,以魏国的尴尬位置,就算不降秦,将来也会投降其他国家,那为何不降秦以将投降的利益最大化呢?
对此,曹操心知肚明,只是尝到了权利的甜头后,他并不甘心就这么投降而已。
曹操才是诸侯中最难的一个,他费尽一切手段,才将地处于四面皆敌之地,几乎不可能发展起来的魏国给发展起来了。
如今的魏国极限扩军后,共有军队33万,钱粮也足够消耗一年半之久,是要军队有军队,要钱粮有钱粮,名臣良将猛将也都不缺,只是没有了继续扩张的方向。
曹操穷尽半生才有了这一切,这要是投降的话,可就全都便宜了别人,他不可能会舍得不战而降。
所以,哪怕曹操自己也对与秦开战很是悲观,却依旧决定为了自己的野心,以及这半生所打拼的基业在拼上一把。
当然,若是实在打不过大秦的话,曹操就算不愿意也只能接受投降,毕竟他身后还有一大家子,不可能只为自己的私心而断送整个曹家。
荀攸辅佐曹操十多年,他见曹操这幅表情,就知道曹操心中所想,心中也不经感叹主公生不逢时,以及时运不济。
若不是和嬴昊、李世民、刘秀、刘裕等人共处一世,若不是起家之地兖州的底子太薄,以曹操的野心和能力,未必就不能成就一番伟业。
“吾等现在所能做的,也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