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而且还栖息着择人而噬的怪物,一个不留神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比地下通道更深的地下世界,那自然更让人畏惧。
而地下世界的怪物还不是最让原住民畏惧。最让原住民感到畏惧的,始终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黑暗之中看不到光,自然也就无法察觉危险的降临。感知越是强烈,在黑暗之中的畏惧也就越深。同时,黑暗还完全打乱了个体的生物钟,不分日夜的漆黑环境很容易让人产生睡眠障碍。也就是该睡觉的时候睡不早,该清醒的时候昏昏欲睡。时间久了,再坚强的人也会崩溃。因此在黑暗的地下世界活动,提前规划好日程,并在探索过程中尽可能的按照日常进行探索,这能极大的保证个体的心理健康。
若是在地表,日程的规划基本也就是预估每天行进的距离,然后再地形复杂的地方特别多留一点时间,也就差不多了。实际出行的时间,看着太阳偏西而预计的路程也走得差不多了,也就可以找地方露营,然后埋锅做饭了。虽然依旧还是要安排同行的人员进行守夜,但大部分都夜晚都是安全的。
换言之,地表的行程计划可以视作为一个大目标,需要好几天完成的大目标。
但换作是地下世界,日程就不能以个体一天的脚程来进行规划,而是需要视当前“安全点”到下一个“安全点”的距离而定。
“安全点”,这是玩家对地下世界那些相对比较安全的区域的称呼。当然了,从相对比较安全这样的描述里面就看得出来,实际上“安全点”一点也不安全,只是由于栖息与地下的生物不怎么愿意来,所以才被玩家利用,成为了地下世界的落脚点。所以真遇到什么危险然后往“安全点”跑,这是没法救命的。
所以地下世界的日程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短行程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从一个从起点出发到终点的长行程。如此安排而出的行程并不能确保每一天的路程相近,而是由当前“安全点”到下一个“安全点”的距离而定。
若是两个“安全点”之间仅有半天的路程,那么当天的日程安排就是半天行进,半天休息。
若是两个“安全点”距离较远,那么连着二十四小时,甚至四十八小时行进,也必须前行,直至抵达“安全点”。因为在非“安全点”休息实在是太过危险了。即便是地下世界的原生生物也不愿意在自己巢穴意外的地区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