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战争的泥潭。总之,现下并不是攻打西夏的最佳时机。”
赵顼的神色从失望变成了疏离:“三郎,这几年我对你言听计从,难道你就不能听从我一次吗?这大宋的江山到底是姓赵还是姓苏啊?”
受到这样的质询,苏辙大惊:“官家,大宋的江山当然姓赵,您恐怕要折煞微臣。微臣不才,恳请官家罢黜官位,让臣解甲归田。”
“我大宋还需要苏相国,苏相国可不要说要走的话。你且回去好好思量思量。”
赵顼第一次对苏辙这么冷漠地下了逐客令。
从垂拱殿出来,苏辙暗自感伤,把哥哥调回京师的请求到底是一个字都没能说出来。
多年分隔两地,苏辙对哥哥的思念一日胜过一日。
年轻的时候,急于闯出一番名堂,恨不得飞出家乡,越高越好。
如今孩子们渐渐长大,成婚的成婚,他们都快当祖翁了。
上了一定年纪,人就总是容易回忆过往,对亲人、朋友的眷念之情便会与日俱增。
意外的是,苏辙和哥哥马上会见面了,不过苏辙万万没想到会是那样的方式。
苏辙知道官家已经按捺不住要起兵北上,可他哪怕豁出一切也要阻止!
沉寂了几天,官家有一次在朝会上提起用兵之事,朝堂之上支持者众,反对者寡。
首相苏辙极力劝阻,弄得朝堂上的气氛十分紧张。
哪怕人人都看得出来皇帝的心思,人人都晓得官家已然动怒,但苏辙不能由着官家的性子。
最后,赵顼拂袖而去。
苏辙做好了辞官的准备,可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一直以来极力避免的祸事“乌台诗案”,终究还是以意想不到的模样猝然降临。
先是台谏官们向苏轼发难,说他包藏祸心,对官家和朝廷不满,证据就在他的诗词里。
继而龙颜大怒,命人即刻缉拿苏轼回京审问。
官差到达湖州之时,如老鹰捉鸡,戴上枷锁就走,不由得苏轼分辩,甚至他都来不及与家人告别。
大难临头,王闰之责怪丈夫,说他写那么多诗词发牢骚,给家人引来祸事,气得她在家把苏轼的许多手稿付之一炬。
另一头的京城,当沈括找到苏辙的时候,公孙鸿、小六子已经先一步到达。
“小六子你亲自前往湖州,去接回我哥的家眷。”
说完,苏辙又望着公孙鸿,还未来得及开口,公孙鸿就拱手道:“君上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