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来。
但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就会被胜利冲昏,变得不可一世。
苏辙严厉告诫手下的人,继续保持低调。
尽管苏家和蜀商会保持低调已不可能,但至少墨门必须潜伏下来。
那是苏辙手里最大也是最后的一张牌。
正当迁都完成,苏辙准备动身去与哥哥汇合时,韩世英又传递回来糟糕的消息。
原来是苏轼到达了东明县,县里征收的免役钱太高,引发农户不满。
农户闯进了县衙,县令就是个酒囊饭袋,根本没有解决,于是农户决定上京城告御状。
义愤填膺的苏轼就成了带领他们上京城的领头人。
韩世英十分焦急:“君上,我们得赶紧阻止二爷,否则事情恐无法收场啊!”
苏辙并没有慌,而是让韩世英策马先去调换小六子回来。
哥哥带着农户上京,动作一定很慢。
这就给了苏辙足够的调查和应对时间。
很快,小六子站在了苏辙跟前。
“君上!”
小六子躬身施礼。
苏辙缓缓道:“小六子,这些日子辛苦你了。关于我哥带领农人进京的事情,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小六子如实回答:“君上,虽然从理智上来说,此事万不可取;可是从情感上来说,我很支持二爷的做法,对他也很是钦佩。”
苏辙不徐不疾道:“好,你慢慢说来。”
“君上,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不平事。这些事不需要我再赘述,二爷在信中已经全部告诉了您。百姓实在太苦,官吏非但不是百姓的父母官,反而成了迫害他们的罪魁祸首。
他们拿着鸡毛当令箭,把朝廷颁布的变法法令弄得面目全非。官家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下边的官吏全给整乱套了。尤其是青苗法,约定的利息是两成,却是半年一给,算下来比原来富户的高利贷还高。
老实的农人不想借,却由不得他们;好逸恶劳的人拿着钱很快就挥霍一空。现下明明是农忙时节,农人们为何连地都不种也要上京告状?实在是他们的日子过不下去了!”M.
苏辙听完,沉沉叹气,以手扶额。
小六子询问:“君上,我们现下该怎么做?”
苏辙没有回答,而是打开抽屉,拿出哥哥这几个月给他写的信。
每一封信都很长,有厚厚的一沓,唯独寄给他说不回来参加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