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例,就算老臣有罪,但弄权误国的罪名甚大,如何担当得起?
赵顼看了奏折觉得有理,便没再理会。
王陶见此,气愤非常,干脆宣布罢工,绝不进御史台。
台谏官们因此震动。
如果他们的言论不受皇帝重视,那么还要台谏作甚?
事情闹大之后,韩琦和曾公亮也不再上朝。
年轻的帝王没办法,只好把王陶调往翰林院。
可王陶铁了心要皇帝处理宰相押班之事,抵死不去翰林院。
另一位副宰相吴奎见皇帝居然给王陶美差,上书道:“御史中丞颠倒黑白,陛下居然给予美差,让谁以后还敢做宰相?臣子和百姓又该如何看待陛下?”
赵顼不知该如何回答。
结果吴奎也称病不朝,直接罢工了。
宰相、副宰相、御史中丞一起罢工,就连皇帝从中调和都不行。
宋朝的士大夫就是有那么任性。
皇帝的任命他们不满意可以不接受,皇帝的诏书要是他们不赞同,甚至不予下发。
赵宋皇帝因为皇位来路不正,所以只能选择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不管皇帝们是真心还是假意,他们在表面都必须做出一副敬重士大夫的模样,以免江山动荡。
而大宋的士大夫们之所以任性,还因为他们身上的气节。
他们不畏皇权,关于直言劝诫,他们以“天下为己任”。
如果说赵家是大宋的根,那么士大夫就是大宋的土壤。
是士大夫浇灌赵家的根,让大宋枝繁叶茂。
也正是因为士大夫的气节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才能让军事弱国的大宋支撑了三百年之久。
这不得不说是王朝时代的一个奇迹。
可是士大夫的任性也严重威胁到了皇权。
他们随时和皇帝唱反调,让皇帝指挥不动。
一会儿这个称病不朝,一会儿那个罢工,一会儿干脆不满朝廷,直接辞职不干,扔下一堆烂摊子。
面对这种情况,赵顼不得不杀杀这股“歪风邪气”,否则他这个皇帝还怎么当?
******
宰相府邸。
韩琦正在书房写辞表。
这时,他的儿子韩忠彦端着热茶走了进来。
看见父亲的辞表,吃了一惊:“父亲大人,官家已经惩处了王陶,为何您还要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