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徭役之害(2 / 3)

王弗知道这几日夫君都在暗访凤翔府的民情,见他脸色苍白,忙道:“有话之后再说,我先扶你回去歇息。”

在家休息了一日,翌日,苏轼就来到了宋知州的面前,把自己之前所见统统说了一遍。

宋知州听了眉头紧蹙:“子瞻说得确是凤翔府百姓的现状。”

苏轼道:“我是大人的下属,为何大人之前不曾透露一个字?”

宋知州叹气:“子瞻,你一家风尘仆仆远道而来,我本打算等你习惯这边的生活再说。”

苏轼道:“子瞻是朝廷命官,了解一方百姓生活是本等;且,我又是大人的下属,自该替您分忧。”

望了望宋知州堆积如山的公文,苏轼自责:“都怪下官粗心,以后这些公文都由我整理后再呈送给大人罢!”ωωw.

宋知州听了欣慰:“到底是朝廷和官家看中的人才,以后就有劳子瞻你了。”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子瞻不辛苦。”

查阅了衙门的文公之后,苏轼更加了解到凤翔当地百姓的艰难。

他的脾性很像祖翁苏序,忧国忧民心底纯善,见不得别人的疾苦。

苏轼心中郁结之时,最喜欢做的就是给弟弟写信。

信中诉说着对弟弟的思念,也把衙前之役的危害和担忧统统透过信纸传达给了苏辙。

苏辙见到信时,不免也跟着难受。

哥哥是个感性的人,他真的很担心哥哥会陷入愁绪里走不出来。

他急忙提笔写回信安抚,并且鼓励哥哥改变衙前之役的危害。

当苏轼收到弟弟回信的时候,他正准备去渭河边。

此时,他刚刚从宋知州手里讨到了负责押运的差事。

收到信,苏轼从头到尾看了足足有三遍,信中的每一个字都记在了心里。

弟弟的每一句话都是他坚强勇敢的源泉。

把信放进衣襟贴近胸口,苏轼就仿佛觉得弟弟在身边一般。

来到渭河,正是河水暴涨的时候。

走水运去汴京,那么河水越大运送的货物也越多也快。

只是河水暴涨对押送的百姓却有生命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物毁人亡。

渭河边,被征召徭役的壮年与家人痛哭告别。

女子和孩子的痛哭声此起彼伏,老人和儿子,女人和丈夫,孩子和父亲仿佛就是生离死别。

衙役们不断用鞭子抽打,催促壮年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