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妻子的规劝(3 / 3)

韵和农家老太不同。

苏轼上前询问了老人家的年纪,当问道她的孩子时,老婆婆忽然痛哭起来。

苏轼忙问:“家中可有什么变故?”

老婆婆哭诉道:“我家原本开着一家书铺,日子也算过得不错。可是‘衙前之役’让我没了儿子,还要赔偿丢失之物,所以成了这般光景。”

所谓衙前之役,就是官府每年征召百姓免费做徭役。百姓对朝廷不仅要缴纳税款,还要出劳力。

有钱人家花钱就可以免除徭役,可怜穷苦百姓哪怕不愿意也会被衙门里的皂隶抢抓去。

苏轼不解:“朝廷征召百姓干活不假,只是怎会没了儿子还要赔偿?这却是为何?”

一旁的老乞丐介绍道:“凤翔府盛产粗壮的木材,于是官府年年都要征召壮年沿着渭河入黄河,把木材和上供之物送去汴京交割。若中途出了事,那负责押运的壮年就要负责赔偿。”

苏轼吃惊:“就算人死了也要赔偿?”

老婆婆越哭越伤心:“官府哪里管我们的死活?我儿子尸骨无存,还要赔偿官府丢失的东西。不赔,就把我和夫君抓紧了大牢。不得已我们赔了银子,可我夫君却病死在了牢里。”

苏轼听了心痛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