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
真是够糟心的。
带着面具似的笑脸,苏辙扮演好自己恭谨的角色。
这时,史仲谦说道:“苏兄,吾听闻城西寿昌院州学教授刘微之学识渊博,打算把犬子送去念书。令郎和犬子年龄差不多,想相邀一起进学如何?一来有个照应,而来也可以互相督促。不知苏兄意下如何?”
苏洵听闻大喜。
那刘微之在眉州是有名的大儒生。
虽然苏洵每日亲自教导儿子,可他对属对、声律以及科考文制有所欠缺,这也是他屡试不中的原因。
既然知州亲自相邀,苏洵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他连忙起身感谢。
相比父亲和哥哥的喜悦,苏辙心都沉到了谷底。
之前在道观念书已经很无聊很郁闷了,现在又去州学念书,岂不是就跟坐牢似的?
苏辙活了两世,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课堂,真是太他妈倒霉了!
可他能当着父亲的面拒绝知州大人的邀请吗?
不能!
爹娘一定会对他来个男女混合双打,耳朵都要被埋怨出茧子来。
送走知州大人后,苏辙一直闷闷不乐。
苏轼劝解道:“三郎,我知你不愿。但州学里的刘先生博古通今,若能跟着他学习,对你我的科考是有大大的好处。”
苏辙不屑:“我对当官没什么兴趣!”
古代的朝堂党派林立,斗争激烈,一不小心就成了炮灰。
苏东坡不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吗,一辈子都郁郁不得志。苏辙可不想整日里活在战战兢兢里。
苏轼道:“三郎,你难道忘了祖翁临终时的叮嘱了吗?”
说起祖翁,苏辙的心就像被人用手猛揪住一般。
他抬眼望着冤种哥哥,祖翁要他照顾好哥哥,但他不想当个为别人付出一切的傻子,他只想为自己活着,只想躺平,有吃有喝过一辈子就行。
尽管有千万个不愿意,苏辙还是跟着哥哥一起进入了州学。
入学第一天,史俊臣谦逊地来打招呼,他身后还跟着一个长相俊俏的小郎君。
苏轼问道:“史兄,不知这位是?”
史俊臣道:“这是我叔父的儿子,名叫凤鸣。凤鸣今年十二岁,叔父不放心,叮嘱我好生照看。”
原来如此,苏轼作揖道:“原来是凤鸣兄,幸会幸会!在下苏轼,叫我二郎即可。”
那史凤鸣也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