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宗族(1 / 3)

这场仗前后打了许久,傅斯年家的祠堂早已完工。

傅姓在当地还有几个耆老,对于家族中出了这么一位大人物十分上心。

按照古人的认知,家国天下,你干再大的事业也不能忘本。

一众傅姓人凑在一块儿,兴致勃勃地商议如何借傅斯年的光,让本家的日子过得更好。

这天傅斯年正陪着苏轼兄弟喝茶,忽然有人来报:

“侯爷,外面有几人自称您亲族,想要拜会。”

傅斯年听了就一皱眉,将茶盏往桌上一撂:

“不见!你在军中许久,何曾听我提起过家人?”

侍卫正要走,苏轼忽然叫住了他,扭头对傅斯年道:

“我听你说的是不见,如此说来,他们还真是你的亲族?”

傅斯年叹了口气:“不是我忘本,而是这群人实在无耻!我小时浑浑噩噩,父母早逝无人看顾,那时候可曾见过一个亲戚?”

“哦,如今见我混得稍微好点,亲戚就乌央乌央地往外冒,早干什么去了?这样的亲族我认他们作甚?”

“那祠堂是修给我父母的,再往上我也记不得许多,能追溯到哪一辈就算哪,本家宗史只我父这一支!”

苏辙听得直摇头:

“这恐怕不妥!你若是一般身份也就算了,可往后你的身位越来越高,这事被有心人听了,怕是要拿来做文章。”

“本朝以仁孝治天下,若是给你安上个不孝的名头,这污点怕是一辈子都洗刷不掉的!”

苏轼也跟着附和,傅斯年知道他们都是为自己好,犹豫片刻勉强道:

“好吧,既然找上门了,我就看看他们想做什么。不过他们最好别报什么幻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在我这没这个说法!”

两人都要回避,被傅斯年拦住了。

“用不着,我也没什么私密话跟他们说,您二位留在这给我当个见证,省得以后传出去什么风言风语的,我还说不清了呢!”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傅斯年太知道那些亲族打的什么主意了。

不多时,屋外进来七八个人,当先一个老汉笑容满面,拿着几分腔调说道:

“铁头,还记得你二爷爷吗?你小的时候没少吃我家枣子,一晃你都这么大了,如今可是出息喽!”

傅斯年起身勉强应道:“小时候的事却不太记得了。”

老头一听傅斯年这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