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亲切地在场院里攀谈,偶有乡亲跟赵大娘打招呼,只以为是她家里来了阔气的亲戚。
赵大娘一边解释一边指着傅斯年:“你不记得了?这是老傅家的小子呀!”
渐渐地,当年的老邻居围拢过来,你一句我一句地跟傅斯年招呼着。ωωw.
多年过去,乡邻们变化很大,但统一的特征就是老得快,普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些。
西北本身环境恶劣,边民的日子更加苦楚,时常会受到敌国骚扰。
傅斯年继续与邻居攀谈:“赵大娘,这些年日子过得如何?你家大朗早该娶妻生子了吧?”
这一问可问错了,赵大娘眼圈立刻红了,有乡民小声对傅斯年道:
“别问她这事儿!头几年西夏人来打草谷,她家大朗夫妇不幸遇难,只留下了一双儿女,如今大的也才不过六岁。”
“幸亏赵大娘家二郎能干,替哥哥养活了两个孩子。咱们这娶亲本就难,赵大娘家的情况又不好,二郎二十好几的人,至今也没说上亲……”
傅斯年小时候经常在赵大娘家蹭饭,她家大朗还时常带自己掏土洞抓兔子。
如今人就这么没了,自己无意间问到了人家的伤心处,心下觉得十分愧疚。
跟着伤感半天,傅斯年叹了口气问:“赵大娘,有什么我能帮上的吗?”
赵大娘伤心了一阵,这会儿缓过来了,唏嘘道:
“好孩子,你有心了。当年你说要去东京,大娘其实是想留你的。无奈自家也不宽裕,实在是有心无力呀!”
“也幸亏没留,不然反倒耽误了你!这些年,乡里能走的都走了,留下来的都是世代居住在此,或是无力外出谋生的。”
“我这辈子是认命了,铁头你在东京有了出息,能不能帮我家二郎寻个生计?”
旁边一个后生插嘴:“娘,这说的什么话?我走了,一家大小如何生计?”
赵大娘刚才还能忍住悲痛,却被小儿子的这句话说哭了:
“怕是想走也走不了啊!我的儿,只恨你生在这穷苦人家,连个娘子也娶不上,是爹娘拖累你了……”
周围的乡邻被赵大娘这么一说,都感怀自身,纷纷叹息。
傅斯年心中不由闪过一句话: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乡亲们的遭遇让他更加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终止宋夏之间的征伐。
待众人稍稍平复,傅斯年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