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民间引导舆论造势之时也可以放出一点对韩王不利的消息,让百姓提前有点心理准备。」
……
在许赫的布局下,南京城内的舆论很快就再次沸腾起来,先前苏言遇刺的消息没有刻意封锁,因此民间基本都知道了。
而这一次,民间居然在流传以韩王为首的大明宗室刺杀了北伐途中的楚王,这顿时就引发了百姓的愤怒和不满。
朱明宗室是清军入关前后的糟糕表现本就让百姓对他们充满失望和不信任,关于韩王的这个传言更是让这个情绪推到了高潮。
一些激进点的百姓甚至在市曹间妄言:「朱明无道,若是楚王转危为安,当为新天子,取而代之!」
他们的言论当即获得了周围百姓们的支持,这些粗布短衫的平头百姓不断抨击着宗室,引来阵阵附和与喝彩。
身着一身粗布长衫的文安之坐在不远处的角落里,手里的筷子夹起一支鸭腿放在坐他对面的小孩的碗里,怜爱的摸了摸他的头,让他多吃点。
这个小孩是他在来南京的路上捡的孤儿,听他说本籍河南,因为战乱的缘故被迫南迁,父母在途中饿死,全家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文安之今年花甲高龄,儿女失散,身边尽然没有一个后人,他便将这个小孩收留在身边,平日里以爷孙称呼,取名为文思鹊,用以代表他对家乡鸦鹊岭的怀念之情。
看了一会文思鹊狼吞虎咽的模样,文安之继续将目光投向那些喧哗的平民百姓,来到南京这几日他没有急着找上官府表明自己的身份,而是先在城中收集一些情报,增加对这个朝廷的了解。
他听着百姓们喧哗的内容,对政治敏锐的他瞬间意识到朝中要有大事情发生了。不管韩王到底有没有真的参与对楚王的刺杀案,这些流言一传出来,朝廷一定会对此进行严查,好给群情激奋的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
以眼下朝廷对宗室那不冷不热的态度,这恐怕会是朝廷对宗室动手的先兆啊……
他倒没有想过苏言真的狗带这个问题,在他看来,苏言要是真的重伤濒死,朝廷内部肯定是在忙于争权夺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稳定,还能放任民间乱传流言。
在文安之的旁观下,民间的舆论愈演愈烈,废掉朱明王朝,拥立苏言为新皇帝的言论层出不穷。
一些愤怒的平民百姓甚至跑到了韩王府大门前,拿着各种垃圾往韩王府投掷过去,一边扔一边大声咒骂韩王及蛀虫般的宗室。
他们虽然名义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