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化的影响。
与杨明想象中那种黄头发蓝眼睛的,只会说abc的外国使臣截然不同。
而且和后世不一样,这个时代的中原地区,说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地区也不为过。
那些蛮夷皆以通汉话,识汉字为荣,所以在朝拜的外国使臣中,会汉话的并不在少数。
柳公绰捋须,有些得意道:“最终选定的考官,只得五国使臣。便是高丽、倭国、大夏、大理,还有一弹丸小国交趾。”
“大理皇室信佛,想来是不会弄虚作假的,高丽使臣与柳家又是旧相识,倭国和交趾与我朝通商甚多,皆要仰仗我朝的鼻息,年年都来朝贡,也必不会倒向白国。”
“再来是大夏,也向我朝表达了尊敬,这便多亏了贤婿。”
柳公绰卖了个关子。
杨明配合地露出一脸茫然的表情道:“我?跟我有什么关系?”
但他心里已经隐隐猜到是因为李贵旭的事情。
“叛贼李贵旭之父,本是大夏重臣,当年他叛出大夏,被尊祖父重创,降了大兴,此事致使大兴和大夏两国,交恶了十余年,直至李贵旭又叛出了大兴,兴夏两国方才化干戈为玉帛,有些往来。”
“不过夏王对此事耿耿于怀,这些年来,李贵旭又一直在兴夏白三国之间打秋风,白国兵强马壮,李贵旭不敢硬碰硬,因而多在我朝和大夏边境劫掠,夏王对李贵旭厌恶非常,得知李贵旭授首,快马加鞭派了使臣来,向圣上致谢。”
柳公绰解释了一番,杨明方才明白个中缘由。
大夏便是羌人的政权,而李贵旭就是羌人中的叛徒,分裂了羌人团结,也无怪夏王对他那么痛恨。
“加上大兴和白国派来的使臣二人,拢共是七位考官,以多数者胜。”
柳公绰说罢,下了定论道:“总之,此番评审,应当能保证公平公正,绝不至于让那秦国公主得逞。”
杨明虽然不那么乐观,但他也不好拆岳父的台,只好换了个话题问道:“朝廷派出的考官是何人?不让圣上圣裁吗?”
“是翰林院的学士承旨周大人。别国都只是使臣下场,白国的皇帝更是出题人,又岂有让陛下圣裁的道理?”
柳公绰诧异地看着杨明。
这么简单的关节他怎么想不明白?
虽说早年迫于无奈,大兴在炎江合议中向白国纳贡称臣,但圣上也是有尊严的,这些年从未以“臣”自称过,与白国皇帝,至多不过是以伯侄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