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帝位之争,朝堂撕逼(二)(4 / 6)

何来这北芒山寻找?”

“为何?”

“我曾偶然听公子说起过,北芒山乃龙隐之地,故而光武帝定都于此地,先前袁公信报传来,称十常侍已潜逃出宫,音讯全无,能在天子脚下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便猜测他们可能是入了这北芒山了。”

“这只是一介猜测而已。”董旻道。

“错!此乃天赐良机,你可知十常侍,与公子刘擎有夺国杀父之仇,咱若得之,必献其首级于公子,如此,比送什么钱粮与美人给公子,都管用!”

“兄长何出此言!擒了十常侍,自然是献给袁公,怎能给那雁门太守。”

“住口!”董卓喝斥一声,骂道:“若非公子,卓如今可能还在发配边地的路上呢!”

董旻一直不理解,兄长五大三粗的,如今手中拥有如此强劲的军力,为何还对一年少太守如此敬畏,但董卓都开口骂了,他也不想自讨眉头。

“兄长,听闻如今朝中正在争吵立谁为帝,袁公欲立刘辩,兄长如今也算助袁公一臂之力,想必事后,定不会亏待兄长,兄长如今已为州牧,若再进一步,岂不是三公了?”董旻笑得很开心,到时候自己混个掾吏当当,也过过千石俸禄的瘾。

这个问题,董卓思虑了一番,觉得不是自己长项,他的长项是行军打仗。

“朝局之事,咱历来不擅长,此事我应效仿公子,寻些幕僚为我出谋划策,张济曾言,武威郡贾氏,学识博源,智谋超群,在郡里颇有名声,如今正在雒阳为官,名唤贾诩,字文和,你去打听打听,请他助我!”

“贾诩?我似曾听到过此人。”董旻皱着眉头,苦思冥想,突然眼睛一亮,道:“我记起来了,黄巾作乱之初,陛下设八关都尉,那贾诩便是掌管小平津关的平津都尉,属太尉掾吏。”

“哈哈哈,小平津关?这不是正好在北芒山东么,我正好亲自去见,昔日公子为了求贤,可是从冀州跑到了颍川,才将荀氏高才纳入麾下,我必效仿公子,请其辅佐!”

“兄长,你可能要失望了,贾文和为官已十数年,历来平平无奇,能有什么了不得的才干!”董旻嗤之以鼻。

论年纪,贾诩比他还年长些,混的还没他好呢,接下来,就更比不上了。

董卓想了想,弟弟说得确实也有道理,家乡的名气,只怕有吹嘘的成份,这也是人之常情。

贾氏在家乡鼓吹贾诩在雒阳为官,身居高位,自然能获得更多的尊崇,这种尊崇不仅能便成他人的敬畏,很多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