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材治国,确是治国之大道。老夫臣还有个疑问,既然有初高中,再设中专、大专是否有些重复,特别是中专!”
“非也、初、高中是通材教育,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以夯实基础、增长见识为目的。而大中专是专才教育,主要以培养用才能力为主。也就是说、从完小之后,天下之材要进行分流,一部分走以道辅术的路,一部分走以术通道的路。读初高中的这几年就是给学子们一个问心、问己的时间。一时没能力通道的,就先走术途。话说回来、天下之材通道的毕竟是少数,哪怕考进了大学,大部分人也通不了道!常言说、学而优则仕,问题是学不优就吃不上饭吗?小优而不是大优又怎么办?朕觉得、小材小用、大材大用,才是不空费民力的取材之道。学识之途,多学一分就有一分的用处,如此、一些不通惠的人也能有进学之心,国也能因之受益,此当为万世开太平之法,太师与朕应向此而行之。”
“善、老臣为天下百姓得遇明君贺!”周延儒又一次被皇帝给洗了脑,神情激动的当起了点赞党。
老周认为皇帝的这番取材之言,绝对是能永载史册,青史留行的。若是这事最终能落实,不管是皇帝还是他老周,肯定是要被读书人狠夸一番的。俺老周当首辅的时候,是和皇帝串通一气取了天下生员在税收上的优待。可、这是背叛整个读书人群体吗?绝对不是!俺老周费心费力的将因读书而受益的盘子扩大了数倍,这就叫以小利换大利,牺牲一小撮人,造福一大撮人。
原先的科举再昌明,到头来能受益的人能有几个?不要说考上进士通了天途的人,哪怕是考上秀才的人平均到一年又有多少?以现在大学招生的人数来说,基本上是将之前能考上秀才的人全给扩进来了,甚至还有富裕。综合来算,考中秀才所获的利,实际上和现在师范生获的利差不了多少。秀才是免了一部分税,但不一定能有长流水的工资啊!现在你到中学当教员,一年能拿三十两银元左右的工资,这钱是能拿到入土的。
改制后真正有大损失的是原来能考上进士和举人的哪部分人,全天下考上进士和举人的又有多少?在读书人群体中,还不到半成而已。所以说整个大明新政,受益最大的还是读书人群体,广大的底层读书人才最应该支持新政,新政将他们的前途由一条羊肠小道变成了宽敞大道。
放到以前、读点书、识些字算什么本事?大把的读书不成的人、日子过得连屠户都看不起,混个温饱都难。可现在、只要是读点书就有谋前途的机会,到初小当个教员就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