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 南陈困局(1 / 5)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2197 字 2天前

南陈建康城在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已经完全走出了战乱的阴霾,再次变得繁荣热闹起来。

城东青溪两侧兴建起了众多的华宅豪邸,大桁以南长干里民居鳞次栉比,沿淮市肆人声鼎沸,车马舟船往来络绎不绝。

建康城的元气恢复固然是由于战乱结束后秩序的重建与生产的恢复,同时也与大江南北的交流互动密切相关。否则单凭如今江东历经动乱之后的人事基础,怕是远不足以重新恢复活力。

尤其是自大江上游荆襄地区沿江输送下来的丰富商品,极大的满足了建康士民的日常需求,甚至通过南北互市获得的商品已经可以向三吴地区外溢输送。

须知建康在侯景之乱当中受创颇深、之后又屡经动荡,生产秩序与规模甚至一度荡然无存,但是三吴地区相对而言受创就比较小,特别是一些拥有众多乡曲丁壮保护的大庄园所受影响要更加轻微。

所以在南陈立国的初期,建康地区虽然仍是政治中心,但本身却几乎没有什么生产自足的能力,相当一部分日常需求都需要来自三吴地区的物资补给,沟通三吴的漕运是否通畅,直接影响到了建康城中的谷米时价。

作为南陈政治中心的建康地区,在其内部经济活动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这也使得建康对周边地方的控制力比较有限。毕竟只有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员和物资的流入,才能掌握更多的资源。

陈主陈昌继位之后,便不是一个强势君主的姿态,在内得不到宗室和元老大臣们的支持,在外则还需要仰仗北方政权的扶助,其处境较之一个傀儡还要更加尴尬。毕竟傀儡只要安分守己,就能暂保处境的安稳,陈昌面对内外诸种变数和挑战,却还需要自己硬着头皮顶上去,偏偏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之前临川王陈蒨被放逐出京的时候,便不乏朝士和将领们宁可放弃朝中的官位,都要追随陈蒨前往吴兴,足见陈昌这个朝廷对于南朝时流有多么欠缺震慑力与号召力。

可是近年来这一情况却在逐渐扭转,尤其是建康城的民生经济在与江北商贸交易的过程中持续好转,更一举扭转了其在国内经济环境当中所处的劣势地位。

之前三吴税米不至,京中士民便要面临无米下炊的窘迫境地。可是如今来自上游的谷米不只足量管饱,甚至价格还比来自三吴的价格要更加低廉。

除了基本的衣食必需品之外,来自山南荆襄等地的其他商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也都远比三吴地区更高,而且获取的方式也更加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