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逃往漠北。
本来李昆也要表达这个意思。
但怕就怕别有用心之人。
为了突出唐寅是「擅自用兵」,兵部在奏报方面玩了一些花招,只提西北边关之外不见鞑兵马的影子,这会让不知情的人以为,鞑主力压根儿就没有攻打过宣府,而唐寅击败的不过是鞑人的一些散兵游勇。
可能就是一群不知从哪儿来的牧民,进了大明关口后迷路了,不小心跑到居庸关下,被唐寅撞狗屎运给教训了。
至于先前唐寅呈报的,说是鞑人以骑兵攻入内关长驱直入,不劫掠而是骚扰各城塞以及关口,目的是为策应鞑主力攻打宣府镇,这条……等于是被否定,这是为打击唐寅以三千骑兵出关塞诱敌的战术合理性。
文官为了否定唐寅的功绩,简直是不遗余力。
朱四听完后,不耐烦地问道:「鞑人在宣府外不见踪影,是他们没来过,还是说在唐制台居庸关之战获胜后,鞑撤兵?」
「呃……」
李昆支支吾吾不知该怎么回答。
兵部很清楚,宣府其实之前是遭遇过战事的,只是战事刚起,唐寅这边就打了胜仗,鞑人
还没正经攻打张家口等堡垒,就果断选择撤兵。
现在皇帝非要这么问,说明皇帝想为唐寅彰显功劳。
可这不符合正统文官体系的利益,说假话不行,那就装糊涂,不回答。
朱四怒道:「兵部不会连这个都没查清楚吧?朕可是清楚记得,先前宣府可是报过战况的,你们是要让朕把之前宣府的战报都公之于众,才肯承认吗?」
彭泽走列道:「陛下,鞑已退兵,再者宣府镇也并无其他关口有危殆的情报上奏,如此似也没必要纠结于一些细枝末叶。」
意思是,过去都过去了,就别提到底是被唐寅吓唬跑的,还是鞑人压根儿就只是骚扰,再或是主力就没来。
咱说点别的。
朱四心里那叫一个窝火。
唐寅以一己之力……当然背后主要是朱浩出谋划策的功劳,改变了西北战略格局,让宣大接连半年多的危险局面得到根本性化解,就这样唐寅还得不到文官的承认?
这群人有多恨朕?
多恨朕身边的人?
还说不是在针对朕?
此时孙交走出来,意思是要发言。
朱四道:「孙部堂,你对此有意见吗?「
现在朱四也觉得,孙交逐渐往自己这边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