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人在武昌,等待乡试放榜,正好履行对苏熙贵的承诺,去写戏文和话本等。
在一般人看来,给皇帝送戏本什么的,属于做无用功,皇帝富有四海,会稀罕这点儿东西?只有苏熙贵这样善于投人所好,且曾经对皇帝送过礼并得到认可的,才知戏本等物的奥妙……
就算珍宝、女人以及一些希罕物,对于皇帝来说基本都不缺,他们缺的就是精神娱乐方面的享受,而朱浩写的东西,恰好可以填补皇帝内心的空虚。
一连几天,朱浩都闭门谢客,连孙孺来拜访,他都懒得去见。
如此过了三天,陆松突然心急火燎跑来告诉一件事,逼着朱浩不得不提前返回安陆。
“……朝廷下旨,将派宫人到安陆,接兴王前往京师等待受封,此事极为着紧,王府已无章法,不知该如何应付。”
陆松很清楚兴王府上下是什么德性。
老兴王刚死,派系斗争愈演愈烈,这时朝廷突然说要把朱四召到京师去,王府中诸位官员,有谁会真心为朱四的利益着想?
估计一个个都想着怎么捞权,没想过如何保证朱四北上后不会出现什么偏差,或者说以他们的见识,会打从心眼儿里觉得无法跟朝廷相斗,索性听之任之。
朱浩道:“谁传来的消息?”
陆松并无避讳:“乃王府仪卫司得唐先生之命,传信而来。”
袁宗皋和张佐,听说这种事后,估计不会想着求助朱浩,只有唐寅感觉朱浩跟这件事有关。
毕竟朱浩曾在他面前提过,要让小兴王远离王府长史司和王府承奉司掌控,会想到来函征询意见。
朱浩再问:“可有说过,朝廷派何人赶赴安陆迎接世子进京?”
陆松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朱浩知道唐寅和兴王府为何如此紧张。
若是朝廷下旨,让兴王府自行把朱厚熜护送到京师,那王府派谁去都行,但问题是现在是朝廷专门派人来迎……这意味着主动权完全在朝廷手里,而现在皇帝本人尚在下江南的途中,会在意自己堂弟是不是要在京师接受他的敕封?
这明摆着就是太后下的懿旨。
而张太后跟杨廷和等人走得很近,这意味着文官集团高层可能也有此等想法,这就让兴王府非常被动了。
朱浩最担心的是朝廷派之前来过安陆考察朱四情况的太监张忠前来,就算过去多年,张忠还是能认出朱四跟当年比对不上吧?不过料想此时皇帝南巡,张忠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