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冯木头疼的事(1 / 3)

大年除夕过后,从初一到初五,过年依旧是老样子,穿上新衣服逛街、回外爷家走亲戚串门不过没找宋棠棠。

姑娘跟着父母去燕京过年了。

初六开始正式上班,不过单位上来上班的人稀稀拉拉,年都没过完呢。

这年头都这样,不过正月十五看完元宵灯展不算过完年。

但是在燕京西城陶然亭街道的作协大楼很热闹。

1984年度中短篇评选活动的读者投票阶段已经在过年前结束,现在进入下一个阶段:由评委会成员逐一进行评审,结合读者投票情况,选出这一届的优秀中短篇。

这也是项很繁重的工作,为了能在三月初公布评奖结果,评委们除了主任钯金请病假之外,春节一过大家都来到作协大楼,开始紧张的工作。

首先是短篇评奖工作,评委们对候选篇目逐一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讨论非常热烈,最后选出这一届的一二三等奖,当然读者投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经过五天的讨论甚至是争论,史铁声的《插队的故事》铁拧的《六月的话题》、邹志安的《哦,小公马》等9篇获得优秀短篇奖。

评委会决定休息一天,明天继续进行中篇评选活动。

下午吃饭的时候,评委会副主任冯木和张光年两人各自端着瓷碗,坐在饭桌边,边吃边聊。

两人年龄比较大,冯木今年65,张广年还要大些,今年已经73,两人认识很早,在三十年代“一二·九”学生运动就相互认识,革命友情几十年。

在今年(1985年)元月,第四届中国作协大会上,同时当选为作协副主席。

“老冯,今年短篇评选进展比较顺利,希望中篇评选也能快点,我这一大把年纪,连续好几天都这样,有点吃不消啊。”张广年边吃饭边说道。

冯木听了却苦笑道:“广年,这次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历届中篇评选都比短篇争论激烈,何况今年还有一篇很特殊的?”

“特殊?”张广年愣了下,抬起头看着对方,突然想到什么:“你是说那篇《乡村教师》吧?”

“是啊.读者投票多,高达30万,历年来读者投票数量之最,可是一篇看上去不太正经的,你说头疼不?这个方明华,老是给人出难题啊。”

“82年那一届,中篇里投票最多的前20里,他的竟然占了三篇!让人头疼,最后不得不舍弃两篇。这次只有一篇,可竟然是科幻,票数又最高!”

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