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奉天殿朱元璋的书房。
朱元璋坐在上首。
下首位坐着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朱元璋诏他们来议一些封太孙的琐事。
其实也没什么好议的,马上就要封太孙了,该走的流程早都走完了,大明各地的官员陆陆续续的也都已经到京了。
诏他们来也就是最后再滤一遍,集众人之广益,免得到时候出了什么纰漏。
除了这几个公爵,户部尚书栗恕、吏部尚书余熂(xi四声)、礼部尚书任昂。侍讲学士李翀、谏议大夫唐铎、督查院右都御史凌汉也坐在下首。
这乌央乌央的一群人中,最高兴的非徐达莫属,而最难过的,应该是户部尚书余恕。
朱元璋要画面儿,银子像是流水一样往外撒,他很难办。
他和吏部尚书余熂,都是今年年初新上任的官员。
朱元璋用人便是如此,办这件事你就上,办完你就下,这种用人之道,有些刻薄,但却好用到了极致。
栗恕,今年五十岁出头,他的为人就像是他的这个名字,笃信中庸之道。ωωw.
他是洪武七年应召入京的,最早是刑部给事中,但是众所周知,刑部的官,一个笃信中庸的人是玩不通的。
偏偏这个人懂些理财,所以他升官了,刑部升户部右侍郎,不过他在户部干的不错,又从户部右侍郎升到了户部尚书。
太孙是国家储君,意义非凡。
册立太孙时,会有三十三道旨意同时颁布,施恩与天下,让天下的臣民一起普天同庆、沐浴皇恩。
包括但不仅限于大赦、减免税赋等。
这种事,绕不过户部尚书。
看着一脸苦涩的栗恕,朱元璋起了考究的意思,他想到了一句题外话:
“老实栗,去年大明新开田亩是多少?”
“啊?”栗恕一愣,作为户部的尚书,这些事他了如指掌。
所以他略一沉吟就说道:
“去岁大明开垦荒田一千二百六十五顷四十四亩,直隶应天、镇江、太平、常州四府是七百三十八顷三十三亩,山西平阳府是五百二十七顷一十二亩,河南洛阳府、开封府...还有广德府、镇江府、宁国府是...”
看着滔滔不绝说着大明各地新增田亩的栗恕,朱元璋有些赞赏的点了点头,心里暗暗的寻思:
“才上任月余,就能对这些事情了如指掌,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