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武曌居然真的有踏出那一步的野心和决心。
说到底,武曌现在所做的其实和李治在位之时没什么区别,垂帘听政罢了。
皇帝还是姓李,不是么?
因此无论是徐敬业抑或者是其它人,都是绝对动摇不了武曌的统治和地位的。
徐敬业起兵不到半年,便兵败身死。
说到底,他身边的只是一个亲王,不是皇帝。
正经的皇帝现在还在东都坐着呢,他身上并没有大义的名分!
因此,无论是徐敬业还是其他反叛势力,都无法动摇武曌的统治根基。
他们在缺乏名正言顺的大义支撑下,终究只能是昙花一现。
尤其是写下《讨武曌檄》的骆宾王,虽然才华横溢,却无法改变这场叛乱最终失败的命运。
半年不到,徐敬业兵败身死,而武曌依旧稳坐龙椅,掌控着朝局。
世人开始明白,至少在目前,武曌的统治无可撼动,因为她手中的皇帝,依然姓李。
在废黜李显后,武曌的权力欲望与日俱增,她的每一步棋都精准而有力地指向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六年之后,武曌成功登上了皇位。
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她如同一位精明且耐心的织女,细致入微地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权力网络,逐步蚕食并重塑李唐江山。
她先是改换了朝纲制度,以雷霆手段扫除异己,提拔亲信,巩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绝对领导地位。
同时,她不断强化对地方势力的控制,通过一系列的政治联姻和恩威并施策略,使那些原本忠于李唐的地方大员纷纷倒向自己。
武曌还深谙人心之道,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发展的政策,赢得了百姓的广泛支持与拥戴,从而进一步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她当然知道,统治的基础来自于民心,只要堵住这天下所有人的悠悠众口,她便是当之无愧的皇帝!
与此同时,她并未忘记为自己登上王位铺路造势,民间开始流传种种预示着新朝代来临的祥瑞之兆,天命所归的说法逐渐深入人心。
各种祥瑞层出不穷,上有所好下必效之,于是全国各地都开始涌现出各种祥瑞!
终于,在精心策划与步步为营之下,武曌迎来了登基称帝的历史时刻。
垂拱四年之后,随着国号“周”的确立,年号“天授”的启用以及正式加冕仪式的举行,武曌成功登上了皇帝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