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一定会答应。一旦双方战事重开,郑祚肯定是死定了,可郑氏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灭了高衡。
到时候郑氏和他们拼光了,阮氏就会成最大赢家。最重要的是,高衡可不愿意跟安南人拼命,别说一换一,就是一换十他也不愿意,炎黄子孙的性命可比他们这群马喽高贵多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侨民和粮食陆续到达。在城内,郑祚自己也能明显感觉到周围事务的变化,除了被关押之外,他的伙食标准明显是提高了,并且陆涛也再未对他用过刑罚。只不过没事,陆涛就会去大牢里转转,看到他,郑祚身上都是一阵恶寒,已经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似的恐惧。
除了看见陆涛之外,其余时候一切正常,郑祚知道,应该是父王已经跟高衡达成了协议,自己出去的日子不远了。现在,他开始每天正常吃喝拉撒,饭量比以前还大了一些,对于高衡这群人,他是带着无比的仇恨的,只要让他回去,他一定会想办法报复回来。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好好养身体,可不能在这里出岔子。
交易达成之后,高衡的心情大好,军队还是不断训练,没过几天,安南人答应的第一批粮食三万石就运了过来,用的都是驴车或者骡车,从升龙府到脱县的道路上,全是运送粮食的车辆。谈成的十五万石粮食虽然听起来很吓人,但其实并不多,一旦侨民全部到位,脱县人口就会膨胀到五万,一个小小的县城肯定是容纳不下了。
而在古代,因为副食品很少,并且油水不足,古人的饭量都非常大,就算是后世的现代人,如果不摄入肉类蔬菜,光是吃米饭,没有油水,不挂肠子,一个汉子一顿饭估计都能吃掉一斤粮食,一天就要消耗掉三四斤。
明代一石是一百二十斤粮食,也不过就是一个汉子一个月的消耗,如果这样大致计算一下,十五万石粮食也就够五万人食用三四个月,如果省吃俭用,半年就不得了了。
他们不可能总是靠着安南人的粮食来度日,种粮食就成了必然选择,好在安南地区气候条件不错,谷物能做到一年三熟,并且脱县城内留下了不少农具,县衙仓库中也有些种子。本来脱县城外就有不少安南当地人的田地,现在他们走了,田地不能荒废,正好可以继续利用起来,并且扩大范围,就在城外种地劳作,军队同时在城外训练,除非敌军是大举进攻,否则小股敌军对脱县根本造不成威胁,况且现在是两家的休战期,他们要想把世子安然无恙的接回去,就不能闹出幺蛾子。
“来了,他们来了!”十几日后的一天早晨,城内外的民众正在